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8 18:04:36
在设计图纸中一般采用公称直径来表示,公称直径是为了设计制造和维修的方便人为地规定的一种标准,也较公称通径,是管子(或者管件)的规格名称。管子的公称直径和其内径、外径都不相等,例如:公称直径为100MM的无缝方管邮102*5、108*5等好几种,108为管子的外径,5表示管子的壁厚,因此,该方管的内径为(108*5-5)=98MM,但是它不完全等于方管外径减两倍壁厚之差,也可以说,公称直径是接近于内径,但是又不等于内径的一种管子直径的规格名称,在设计图纸中所以要用公称直径,目的是为了根据公称直径可以确定管子、管件、阀门、法兰、垫片等结构尺寸与连接尺寸,公称直径采用符号DN表示,如果在设计图纸中采用外径表示,也应该作出管道规格对照表,表明某种管道的公称直径,壁厚。
镀锌方管跟焊管主要区别:焊管分为螺旋缝焊和直焊方管,螺旋缝焊方管分为自动埋弧焊管和高频焊管,直焊方管又分为普通直焊钢 管和不锈焊管。无缝方管按制造方法分为热轧管和冷轧( 拔)管,其精度分为普通和高级两种。冷轧(拔)管的最大公称直 径为200mm,热轧管最大公称直径为600mm。无缝方管还有不锈钢无缝方管,不锈钢无缝方管分为热轧、热挤压不锈钢无缝方管和冷轧(拔)不锈钢无缝方管两种。
保护层型(主要指的是管道内壁)现在有金属保护层型与非金 属保护层型,金属保护层型常用的有表面镀层保护层型、表 面压合保护层型。表面镀层保护层型中常见的是镀锌管,镀锌 管也有冷镀锌管和热镀锌管,热镀锌管因为保护层致密均匀 、附着力强、稳定性比较好,目前仍大量应用。
2.镀锌钢管的作用
镀锌钢管顾名思义就是在钢管表面镀锌而成的产品,其特点主要是具有镀层均匀,附着力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当中。
为提高钢管的耐腐蚀性能,对一般钢管进行镀锌。镀锌钢管分热镀锌和电镀锌两种,热镀锌镀锌层厚,热镀锌钢管钢管基板与熔融电镀液复合物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致密的锌铁合金层耐腐蚀结构。合金层与纯锌层、钢管衬底集成在一起。因此,其耐腐蚀性强。
电镀锌成本低,表面不是很光滑。
此外,为了防腐蚀,有的要进行有效渗铝处理。而且经过镀锌处理,钢管的强度会增大大,具有能在静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性能。
镀锌管的用途很广,镀锌钢管,除作输水、煤气、油等一般低压力流体的管线管外,还用作石油工业特别是海洋油田的油井管、输油管,化工焦化设备的油加热器、冷凝冷却器、煤馏洗油交换器用管,以及栈桥管桩、矿山坑道的支撑架用管等。冷镀锌钢管锌层是电镀层,锌层与钢管基板分开分层。锌层很薄,锌层简单地附着在钢管基板上,很容易脱落。因此,其耐腐蚀性差。在新家中,禁止使用冷镀锌钢管作为供水管。
老房子大部分是用的都是镀锌管,现在煤气、暖气用的那种铁管也是镀锌管,镀锌管作为水管,使用几年后,管内产生大量锈垢,流出的黄水不仅污染洁具,而且夹杂着不光滑内壁滋生的细菌,锈蚀造成水中重金属含量过高,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六七十年代,国际上发达国家开始开发新型管材,并陆续禁用镀锌管。中国建设部等四部委也发文明确从二000年起禁用镀锌管,目前新建小区的冷水管已经很少使用镀锌管了,有些小区的热水管使用的是镀锌管。
IT之家 7 月 23 日消息,据外媒 VGC 今晚报道,微软已决定取消将其下一款大作《天外世界 2》定价为 80 美元的计划。《天外世界 2》将于 10 月 29 日发布,定价为 69.99 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502.2 元人民币)。上个月,Xbox 曾表示,《天外世界 2》将成为其首
IT之家 7 月 23 日消息,据美联社今日报道,OpenAI CEO 奥尔特曼警告金融行业,人工智能工具能够模仿个人声音绕过安全检查并转移资金,这将引发一场“重大欺诈危机”。奥尔特曼在周二华盛顿举行的联邦储备会议上发言时表示:“让我感到震惊的是,居然还有一些金融机构接受声纹作为身份验证。这简直不可
《科创板日报》7月23日讯(记者 陈俊清)7月25日,由上海报业集团指导,财联社、《科创板日报》、上海长三角G60科创集团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科创领袖大会暨科创板开市六周年”将在上海松江举行。作为此次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科创领袖大会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闭门会”备受瞩目,有望成为集成电路行
7月23日,南方+记者从江门市公安局获悉,日前,台山市台城街道有一老人不慎落水,当地公安民警不顾河水暴涨,跳入河中进行营救。老人最终顺利脱险。据悉,21日12时许,台山市公安局南门派出所接到群众紧急报警,称一名老人在台城街道南门桥附近失足跌入河中,情况危急。接报后,南门派出所民警谭少帆、谭俊豪,辅警
开幕现场。选手正在参加比赛。红网时刻新闻7月23日讯(记者 陈宗昊 通讯员 孙海涛 刘衡 钟焱)近日,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理论设计与操作”团体赛(以下简称“团体赛”)在国防科技大学一号院成功举办。比赛由中国力学学会、周培源基金会共同主办,由《力学与实践》编委会、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