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思虑过度必有近忧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15 08:47:35    

01 “远虑”和“思虑过度”

古人讲的“远虑”和我们今天谈到的“思虑过度”,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相通之处,都属思想活动范畴,都有思考、谋划之意。不同之处,前者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正义》引解:“虑之不远,其忧即至,故曰近忧。”《荀子·大略》云:“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

这些论述的中心意思,就是说没有长远的打算,那么近期的事情就会多有忧虑,换句话说,就是人一直没有长远的考虑,那忧患一定近在眼前。

而“思虑过度”则说的是,人操心的事太多,担忧的情绪太盛,发愁的压力太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一道理已深入人心,不必多言。而“思虑过度”会伤及身心健康,有些人意识不强,还需要讲讲道理,论论危害,让更多的人都能有所接受。

02 思虑过度的主要表现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所言:“劳生忧忧,巴前算后,每怀不足之心,空白了头,没用处,不如随便度日的好。”在现实生活中,劳生忧忧,空白了头,甚至引发心理疾病的大有人在。思虑过度主要表现在“三虑”上:

多 虑

有些人经常拧眉紧锁、心事重重,每天都有考虑不完的事情。思考人生,诸如:学什么、怎么学;干什么,怎么干;进体制内,还是下商海中;搞科研,还是走仕途;怎样搞好人际关系,如何让大家认可等。思考生活,像孩子要上好学校,有好工作,找好对象;家里要买房、买车、买家电、买吃的穿的等。思考投资,买股票、购基金,投期货,心在证券交易市场,经常随着行情的涨跌而起伏波动,特别是当被套牢后,心理压力会越来越大。

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总会想很多感悟性的东西,不断的进行反省,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调适,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理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人思虑的东西不能太多,思虑过度对身心健康百害无一利。据医生介绍,思虑过多的人,血压和心率都比正常人要高,免疫系统功能也较弱,而且还会大量地分泌出一种会给心脏增加负担、令人压抑甚至会减少寿命的应激激素,长期过度思考的人会增加精神压力。

忧 虑

有人说,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容易产生忧虑情绪。其实不然,自古以来,忧愁思虑、忧愁担心就伴随着人类的发展。

我们一起来读几段文学作品的描述。

《后汉书·东海恭王彊传》:“身既夭命孤弱,复为皇太后、陛下忧虑,诚悲诚慙。”

《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且说王臣母妻在家,真箇闻得史思明又反,日夜忧虑王臣,懊悔放他出门。”

《谭嗣同传》:“他们为日常生活开支高昂而常多忧虑。”

古人多为天灾忧虑、为温饱忧虑、为战乱忧虑等。而现在的人们不必为这些忧虑了,过多的是忧虑夫妻关系、子女关系、整个家庭关系;忧虑同事关系、领导关系、整个社会人际关系;防欺骗、防诈骗,忧虑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友善;防暴力、防车祸,忧虑被歹徒所害,被“马路杀手”所伤;怀疑自己的爱人是不是不爱自己了,怀疑有的人是不是要害自己,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这样或那样的疾病,怀疑家里的燃气是不是没有关上开关,怀疑自己家的房门是不是没有锁好,怀疑自己吃的食物是不是不干净等等,怀疑这怀疑那,整天疑神疑鬼。轻则影响正常生活,严重的会得疑心病,患有抑郁症。

世界卫生组织等的研究表明,平均每一百人中就有三人患有忧郁症,其中因为忧郁症所带来的身体疾病,甚至自我毁灭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凡感到悲伤和空虚;对各种活动提不起劲或兴趣;感觉没有价值或有罪恶感;没有食欲,体重减轻;失眠或嗜睡;容易疲劳;无法集中注意力,有轻生念头等症状,应及时看医生,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焦 虑

一个人思虑过多,整天被忧虑情绪所困,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焦虑心理。如果出现莫名其妙的紧张、担心、害怕、恐惧等症状,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呼吸费力、手麻、手抖等躯体的不适等,十有八九是得了焦虑症,抓紧治疗是唯一的选择。经过专科规范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得到临床康复,恢复往日的愉快心情。

03 如何防范焦虑和抑郁?

人一旦产生焦虑或抑郁,通宵睡不好觉,在精神上是非常痛苦的。谁也不愿意得“疑心病”“抑郁症”“焦虑症”这样的疾病,既然不愿意得,那就应该思想重视,注意搞好预防。万事都要想开一些,千万别跟自己过不去。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再难也要防患于未然,这样做总比得病强。如何防范焦虑和抑郁,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很难有完全准确的解答,目前更无特别有效的“疫苗”。对于自身来说,主要是调节好心理,从消除诱因着手,在精神方面加以预防。

学会排解,舒缓压力

俗语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活中需要压力,因为有了压力才有动力,没有压力,就像井无压力一样,是不会有所成就的,所以人生需要适度的压力。这里讲的适度很关键,有的人给自己施压过了头,就像一块石头压在心中,思想压力大,心理难以承受。产生压力是正常的,人无压力也是不现实的。压力过大,就要及时减压,否则将会危及身心健康,人们要学会舒缓压力的科学方法。

譬如“饭局法”,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或者比较麻烦的事情时,可约自己的好朋友吃顿饭,诉诉苦衷,听听意见,就会想到解决的办法,遇到压力千万不要一个人扛。

例如“换位思考法”,跟高于自己很多的人比较,压力自然而然就会无限增大,那就换成跟不如自己的比,比出“知足者常乐”;将自己的某种恶念,或有某种恶习,反向指斥别人有这种念头或恶习;或者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性格、特征、态度、意念和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进行批判指责,从中矫正心里不正确的想法和行为。

比如“自我辩论法”,在脑中进行自我对话,与自己辩论一番,问问自己是不是可以多个角度、变化地看问题,也许这样就可以带来新的视角,帮助有压力的你走出来。《论语·子罕第九》中提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就是叫人不该猜度,不该先定事之成败,不该先有成见,不该只为自己。不要处处跟别人争斗,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换个视角看,经常自我反思,很多事就没了,生活就会有改变。

还比如“腹式呼吸法”,“圣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实际上讲的就是古代圣人都十分注意呼吸。通过正确的腹式呼吸,使自己的身体处于端庄、放松、挺直的状态,让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清凉的气流吸入,温暖的气流呼出,在一呼一吸中释放心中的压力。舒缓压力的方法很多很多,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做法。

善于交往,消除孤寂

长时间有孤独感,就会心生恐惧,对身心健康很不利。要想消除孤独感,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有事可做。人一旦忙碌起来,那种孤独感自然会被手头上的事情所代替。专注很容易让人忘掉孤独,要培养一种专注的精神,凡做有意义的事情,就要全身心的投入进去,达到了忘我的状态,就会将孤独感从心里赶走。尤其是容易产生孤独感的人,要解开内心的自我封闭,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多结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聊聊天,拉拉家常,在健康有益的活动中消除孤寂感。

坚持锻炼,愉悦神情

体育活动,可以加快新陈代谢,提高身体机能,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舒展身心,有助安眠及消除精神压力,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人生的意义。像跑步、打拳、唱歌、跳舞、绘画、书法、写作、下棋、摄影、集邮、养鱼、玩鸟、种花、烹饪等等,都是非常有益的文体活动。

为了防止和消除焦虑、抑郁情绪,人们应该有自己兴趣爱好,而且还要广泛一些,常年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文娱活动,肯定会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古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要想长寿,就必须心安。人们在记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同时,还应谨记“思虑过度,必有近忧”的忠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