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多尔衮的母亲是谁害死的(多尔衮母亲阿巴亥被皇太极逼死)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4 08:03:49    

多尔衮是清朝初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正是因为有多尔衮的存在,满清皇室才得以顺利入关称帝,享国200余年。

可是如此传奇的多尔衮,却也有着自己的悲情成长史。在多尔衮15岁那年,他的母亲阿巴亥,被以皇太极为首的四大贝勒逼着殉葬,死时年仅37岁。

母亲的死让多尔衮痛不欲生,同时对皇太极恨之入骨。可是接下来的若干年里,多尔衮却选择跟着皇太极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成为了太宗朝最为耀眼的政治明星。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贵为皇父摄政王,已经拥有了一言九鼎的权势,可他还是老老实实做着摄政王的工作,悉心辅佐顺治小皇帝一统中原。

多尔衮为什么不为母亲报仇,还对皇太极如此忠心耿耿呢?

一、颇受器重但是生不逢时

多尔衮出生于1612年,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也是大妃阿巴亥的第二子。因为阿巴亥颇受努尔哈赤的宠爱,多尔衮连带着也得到了努尔哈赤的喜爱和器重。

在努尔哈赤晚年时,曾将亲统的两黄旗授予了阿巴亥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分得十五牛录。

努尔哈赤还下了明确的指示:封阿济格为镶黄旗旗主,多铎为正黄旗旗主,将来自己去世后统帅的亲军将全部交给多铎掌管。而多尔衮也被专门赐了一旗,据说是努尔哈赤大儿子褚英曾经统帅的镶白旗。这些封赏,足以证明努尔哈赤对三兄弟有多么另眼相待。

朝鲜史籍《春坡堂日月录》对此也有明确记载,说是努尔哈赤临终时,曾留遗命让多尔衮继承汗位,由代善做摄政王。

当然,朝鲜的史籍记载得是否是真实历史,这里恐怕要打一个问号。毕竟即便努尔哈赤想把汗位传给多尔衮,按照当时的形势来看,多尔衮也是接不住的。

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多尔衮当时只有15岁,还没有上过战场,立过战功。和他的哥哥代善、皇太极等人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小娃娃。努尔哈赤怎么会把自己辛苦奋斗一辈子得来的胜利果实,就这么轻易地交到幼子手上呢?

第二,皇太极等四大贝勒战功赫赫,年富力强,即便努尔哈赤硬要力挺小儿子继位,这帮人也不会老老实实地听话,那就只会形成兄弟相残、血腥对抗的局面,这绝不是努尔哈赤想要的结果。

第三,努尔哈赤已经有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儿子,那就是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第八子皇太极。即便未来多尔衮和皇太极的实力不相上下,但眼下多尔衮还缺乏历练,皇太极却已经拥有了现成的文韬武略和赫赫功勋。在外敌强大、内政未稳的当下,努尔哈赤绝不可能放着现成的继承人不用,而舍近求远去扶持多尔衮上位。

果不其然,努尔哈赤1626年在沈阳城外病逝后,继承汗位的,是诸皇子中能力最强的皇太极


二、母亲被殉葬后一夜长大

努尔哈赤前脚刚走,大妃阿巴亥就被勒令为夫君殉葬。

说起来这阿巴亥也确实是惨,她11岁时就被叔叔布占泰送给努尔哈赤做侧福晋,来保得乌拉部的平安。11岁,放到今天不过才读小学五年级,怎么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后宫里生存呢?

但阿巴亥凭借自己的风姿和机变在努尔哈赤的后宫里站住了脚,13岁时被努尔哈赤破格封为大妃,也就是正妻,可以主政汗王宫。

在努尔哈赤的宠爱下,阿巴亥接连生下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个儿子,在后宫中有了更加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阿巴亥好不容易熬到几个儿子相继长大,还没享上儿子们的福,自己却先一步成为了汗位竞争的牺牲品。富贵荣华,如同幻梦一场。

皇太极为什么会逼迫阿巴亥安排殉葬?当然是担心聪明能干的阿巴亥在努尔哈赤死后升为太后,影响朝局。

阿巴亥殉葬的消息传到多尔衮兄弟耳朵里后,兄弟三人悲痛欲绝,恨不得立即找皇太极拼命。但是手头有兵有权的三兄弟,最终还是没有进行任何实质性的抵抗,默默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之后的几年里,兄弟三人跟着皇太极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尤其是多尔衮,不但成为了清朝第一个奉命大将军,而且统摄六部,大权在握,是皇太极时期最为耀眼的政治明星。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更是以摄政睿亲王之尊成为了皇父摄政王,全天下尽在他的掌控之中。

但他唯一做唯一一件出格的事,就是指使亲信大学士刚林、祁充格二人,将《太祖实录》中阿巴亥殉葬的内容删去,改成了自愿殉夫,并追封其为孝烈武皇后。

而对皇太极及其家人,多尔衮充分做到了以德报怨,不仅扶持皇太极六岁的儿子福临继位成为顺治皇帝,亦在清朝入主中原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多尔衮没有报复皇太极呢?


三、以德报怨,大局为重

在我看来,多尔衮之所以没有揪住杀母之仇不放,主要有这样几条原因:

第一,多尔衮的清醒。

多尔衮虽然年轻,但对时局的判断却有着超越常人的清醒。他知道,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实力和资本与皇太极相抗衡。即便父亲努尔哈赤真的将汗位传给自己,以自己现有的能力和权势,不仅不能服众,还很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识时务者为俊杰,先把活下去当作第一要务呢?

第二,皇太极的守信。

据《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阿巴亥在知道殉葬之事已成定局后,没有大喊大叫,而是认认真真地穿好大福晋的礼服,佩戴上所有的珠宝首饰后,含着眼泪对皇太极说:“我从12岁开始服侍先帝,如今已26年,我不忍心离开他,所以到地下与他相伴。希望你们能够善待我的两个年幼的孩子。”

对这一临终诉求,皇太极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答应。之后,皇太极为多尔衮和多铎分别赐了封号,对三兄弟委以重用,让他们成为了自己的少壮派亲军。

第三,为大局考虑的胸怀。

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成为了实权在握的摄政王,此时的他,确实有了为母亲报仇的资本。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在多年的历练中,多尔衮已经明白:成大事者,不能为了曾经的仇恨而冲动行事。

皇太极虽然逼死了阿巴亥,但那是非常时期为了巩固政权所采取的必要手段,换了自己,也不会比皇太极心软,没必要为了已经过去的仇恨而大开杀戒、伤筋动骨。

何况冤有头债有主,皇太极曾经犯下的过错不应该由孝庄母子来埋单,一切还是应该以清朝的整体利益为重。

在这样的思路引导下,多尔衮最终放弃了为母亲阿巴亥报仇的想法,而是仅仅将《太祖实录》中阿巴亥殉葬的内容删去,改成了自愿殉夫,并追封其为孝烈武皇后,算是给了母亲一个情深义重的好名声,希望母亲在九泉之下能够安息。

在哥哥阿济格和弟弟多铎劝多尔衮夺取帝位时,多尔衮也选择了坚决拒绝,甘心于做摄政王,从而避免了一场危及社稷的纷争。

不管多尔衮本人的性格有多么威福自专、骄傲跋扈,但从他做的这些事来看,是绝对对得起皇太极,对得起孝庄母子的。

遗憾的是,虽然多尔衮这边彻底放下了仇恨,但顺治皇帝可没有打算放过多尔衮。多尔衮死后仅仅两个月,顺治就命人毁掉了位于东直门外的多尔衮陵寝,并掘墓、平坟、削首示众,丝毫不顾及当年多尔衮将他扶上龙椅并为他打下辽阔疆域的恩情。

一直到一百多年后,顺治的重孙乾隆皇帝读到多尔衮的故事,为其打抱不平,多尔衮才算得到了平反,追复旧封,配享太庙,得到了迟来的公道。

历史,当真是一个轮回。

你怎么看待多尔衮?欢迎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