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2 09:34:51
“如丧考妣(bǐ)”是一个成语,口语中很少使用,常用于书面语,形容极度悲伤或者着急,就跟死了父母一样。现在的辞典都把“考妣”解释为“去世的父母”,这是不对的。因为“考妣”前面还有一个“丧”字,“丧”就是死去,“考妣”既然已死,怎么还会“丧”呢?
《尔雅·释亲》中解释说:“父为考,母为妣。”北宋学者邢昺注解说:“考,成也,言有成德……妣,媲也,媲匹于父。”意思是说父亲有崇高的品德,而母亲的品德也可以媲美于父亲。秦代的《仓颉篇》中有“考妣延年”的说法,毫无疑问也表明是对在世父母的通称。
“如丧考妣”这个成语出自《尚书·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殂(cú)”是死亡之意。尧把帝位禅让给舜之后二十八年而死,百姓们非常悲痛,就像死了父母一样,天下为尧守丧三年,三年之内不准奏乐。所谓“四海遏密八音”,“遏”意为阻止,“密”意为寂静,“遏密”专指帝王死后停止举乐,“八音”是古代对乐器的统称,乐器通常为金、石、丝、竹、匏(páo,葫芦)、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后来泛指一切音乐。
周代时,“考妣”开始专用于称呼过世的父母。《礼记·曲礼下》篇中规定:“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郑玄注解说:“考,成也,言其德行之成也;妣之言媲也,媲于考也。”《周礼》中有“以享先妣”之语,称呼去世的母亲为“先妣”。
古代的墓碑上常刻有“显考”“显妣”“先考”“先妣”的字样,“先考”和“先妣”容易理解,即过世的父母,“显考”和“显妣”就不容易理解了。原来古人常常在祖、考和妣之前加上一个“皇”字,作为对祖宗和父母的美称,即“美”的意思。比如屈原《离骚》的开头写道:“朕皇考曰伯庸。”我已经过世的父亲叫伯庸。元代误以为这个“皇”字专指皇帝,因此专门下诏改成了“显”,这是不明白古人称“皇考”的含义所致。
古代有句著名禅语:“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大事已明,如丧考妣。”里面含有很深的禅机,供读者朋友参禅用吧。
2墨渊乃阎王世子,生而尊贵。而姜月瑶本是一只待投胎的普通幽魂。奈何桥上,墨渊对即将轮回的她一见倾心,助她转为鬼修,长伴左右。这本该是一段佳话。然三百年前,姜月瑶却突然嫁与
姜熙安靳时寒是一位身怀绝技的年轻剑客,他在一滴水的小说《再无晴日映海棠》中,踏上了一段以复仇为目标的惊险之旅。被背叛和家族血仇所驱使,姜熙安靳时寒不断面对强大的敌人和
傅烬寒却似着了魔,为她一掷千金、步步相随,像是要把整颗心都掏给她看。沈霜序心口疼得几乎喘不过气,冲进傅烬寒的书房,声音颤抖地问他是不是真的。傅烬寒从文件里抬起头,金丝眼镜
看过暖暖在《锦书难寄春风误》会让你重新认识现代言情类型的小说,主角为苏衔月沈寒川小说描述的是:再看其他照片,姿势、角度,都是昨夜他轻声诱她摆出来的。那时他难得温柔,她纵
不是霍竞池那位资深女秘书的⻛格。接着,是压抑着的娇嗔女声:「你就知道哄我……」「那你说,是我好还是她好?」我站的角度看不到正面。只能看到有双小腿一下下地晃着,脚尖勾着只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