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人说李白这首诗显得很矛盾?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4 08:05:08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没明白,这两句诗有什么好质疑的?夜深了,准备上床睡觉,这时候看到月光穿过打开的窗户,照耀在地上,把床前地面都映照的白花花一片,彷佛地上结了一层霜。这个意思明白浅显,非常好懂,我不明白,网友质疑什么?这一点也不矛盾,李白在这首诗的开头两句,用了寥寥十个字就描绘了一个深夜、月光、一个思念家乡的人无法入眠的场景。我们再来阅读一遍全诗吧——


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后面两句的解释也很简单:我抬起头来看到了明亮的月亮,低下头则思念故乡。其中“明月”用了两回,“头”字也用了两次。不过这首诗的奇妙在于,这些重复的词和字,如果你不追究的话,只是朗诵、默诵、咀嚼它的意义,你会忽略掉这些重复,通过简练的描绘,其场景栩栩如生,所以它仍然会让你拍案叫绝,认为它是一首好诗。


很早以前我记得有媒体报道过,似乎唐以后有李白诗的鉴赏专家对这首诗的水准有所嘀咕,也即上面我所说的“明月”一词用了两回,“床前明月光”和“举头望明月”,还把“头”字用了两次,即“举头”、“低头”。古人写格律诗词,除了合律外,一般造词造句也力求简练不啰嗦,场景凸显,立意与场景相辅相成。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总体来说是好诗,品质还是很优秀的,短短四句二十个字,作者就营造出了一个中秋月光之夜的凄美场景,并刻画出一个远离故乡、在中秋之夜思念故乡的异乡人的形象,中秋佳节,这个凄美的月下场景和床上思念故乡的异乡人的形象,非常好的融合在了一起,借中秋抒发思念故乡之情的立意,可谓昭然若揭。其实也正是诗的意境和情感抒发都可谓上品,所以诗中的一词一字地重复,追究的人终究是极个别的“专家”。如果这首诗意境、立意或者抒情都很烂,诗整体品质不佳,那么字词重复这种低水准的表现,只怕要被后人骂惨。


至于报道说有什么学者认为,李白这首诗中的床,不是我们常人所说的睡觉用的床,而是什么胡床,很矮的那种,甚至有什么学者认为这所谓床,根本和床没有关系,而是外面的井栏,所以所谓的月光其实是洒在外面的地上。对此学者所言,在没有得到公认之前,我一概认为是扯谈,我还是坚持自己的阅读和解析。

李白也不知道,千年后,他这首诗,会被后人拿来如此讨论吧!不知道你们怎么想,我说一下我的想法吧!这首李白的《静夜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很小就会背了,是经典中的经典,无论什么时候读,都有画面感,和淡淡的忧伤,很贴切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感觉像是无事的人做了无用的事。


这首诗如果直接翻译过来,大意是:”我站在床边,看见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难道诗中的霜,就真的是地上结了一层霜吗,不好意思,这个理解能力可能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对诗人来说,用比喻难道不是很常见的事,再说,古人的房子基本都是平房,地是泥土的,也不会像现在的水泥地,如此平整,当月光从窗口洒落在地上,一层白色的月光,看起来难道不是像霜一样吗?


这些都不重要,不同的人读这首诗会有不同的心情与感悟,我们能体会到诗的纯净与优美,借此表达我们的思念之情,这对我来说,便足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