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21:31:00
【东盟专线】中国—东盟非遗集中亮相南宁 促文明互鉴
中新社南宁4月1日电 (黄艳梅 张广权)中国侗族大歌、越南北宁官贺民歌、马来西亚传统舞蹈……4月1日,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中亮相广西南宁市,为民众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第三届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当日在南宁启幕。此次活动以“山水相连 文明互鉴”为主题,聚焦非遗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汇聚中国与东盟国家非遗瑰宝,涵盖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手工艺等领域,打造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新平台。
4月1日,第三届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在广西南宁启幕。图为马来西亚舞蹈表演。陈冠言 摄
在南宁民歌湖景区,舞蹈秀《壮美之约》、朝鲜族长鼓舞《长鼓情》、傣族象脚鼓舞《新农村的鼓声》、广东英歌舞《中华战舞 英歌雄风》等节目集中展演。来自东盟国家以及中国多个省(区、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街区巡游,吸引民众观赏。
在非遗集市上,中国四大名锦华美登场;南宁老友粉、越南鸡肉粉等20余种米粉让民众体验“嗦粉狂欢”;民众还可以品茶香、赏名陶,体验越南竹编、老挝织布、印尼传统乐器等异域风情。
4月1日,第三届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在广西南宁启幕。图为非遗巡游现场。陈冠言 摄
本届非遗周还推出中国—东盟戏曲文化交流主题展、中国—东盟非遗交流会、邕剧主题展、“大师来了”非遗大讲堂等。
马来西亚纯粹舞团当天带来舞蹈作品《KURIK KUNDI》。据舞团艺术总监谢凯贤介绍,该作品融合了马来西亚各地民间舞蹈元素,舞蹈音乐也融合了马来西亚不同地区的方言,具有浓厚的本土文化特色。
“非遗架起了一座交流桥梁。在这个国际性舞台上,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和学习各国艺术家在舞蹈、歌唱、表演等方面的技巧和各国优秀传统文化。今后有机会我还想来中国进行文化交流。”马来西亚舞蹈演员赵健扬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说。(完)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记者冯玉婧)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但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致辞中说,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一个
当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2025年马来西亚羽毛球大师赛女子双打首轮比赛中,中国组合李汶妹/王漪朵1比2不敌印度尼西亚组合库苏马/普拉蒂维,无缘晋级。5月21日,库苏马(下)/普拉蒂维在比赛中。 新华社发(张纹综摄)5月21日,李汶妹/王漪朵(上)在比赛中。 新华社发(张纹综摄)5月21日,李汶妹
中国棉花网专讯: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4月中国棉花进口量为6.11万吨,环比减少17.67%,同比下降82.24%,其中巴西棉进口2.19万吨,环比减少50.39%,美棉进口量1.78万吨,环比增长24.28%,占当月我国棉花进口量的29.20%。由于美国不断上调对中国商品的进口关税,2025
来源:中国宁波网宁网编前语东海之滨,风云际会。5月22日至25日,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将在宁波举行。作为我国唯一面向中东欧国家的国家级机制性展会,这场跨越山海的盛会,既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力举措,亦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实践。从商贸往来到双向投资,从人文互鉴到规则对接
近日,首届“爱之咏叹·凤凰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音乐与舞蹈展演季正式宣布落地沈阳。活动通过构建“教育+实践+展演”三维生态体系,以音乐与舞蹈诠释沈阳“一座值得你慢下来细细品味的城市”文旅形象,创新打造“以艺促旅、以旅彰文”发展模式。此举不仅将推动东北地区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更通过专业展演与城市品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