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1:54:00
清明追思,家国永念。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用生命和无畏捍卫民族尊严。他们中有许多人牺牲后连一张照片或者衣物都没有留下。
在安徽芜湖,有一群“红色青春守护人”,他们用手中的画笔,从家属的记忆中“打捞”时光,还原烈士面貌,让家属和烈士实现跨时空“团聚”。清明前夕,记者跟随志愿者,见证了“烈士”回家的场景。
这位老人名叫胡立群,他的父亲张来保烈士参加上甘岭战役牺牲时,只有21岁,因此4岁的胡立群被过继给了自己的舅舅张来保。他对父亲张来保的记忆,多来自长辈的描述。如今他已年近八旬,胡立群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有朝一日能再见“父亲”的模样。
张来保烈士儿子 胡立群:希望现在能有一幅他的画像。
为了帮助老人完成心愿,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联系到安徽师范大学“红色青春守护人”志愿者团队。
南陵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 俞永刚:我们南陵县的烈士总共有600多位,其中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的就有200多位。为烈士画像就是要让我们英烈的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从面部轮廓到睫毛、耳朵特点,志愿者们仔细询问着,手中的画笔逐渐勾勒出张来保烈士的基本轮廓。
胡立群的心愿,也是这群学生志愿者的心愿。烈士的画像是严肃还是微笑,长衫还是短衫,徽章什么样式,回校后志愿者们一遍遍翻阅史料,对画像的细节反复讨论。
安徽师范大学学生 马宝军:就想凭借自己的一份力量,来为烈士画像,帮助家属实现心愿,我觉得做这样一件事非常有意义。
夜色如墨,而这间“红色青春守护人”工作室灯火通明。在志愿者们的笔触下,张来保烈士的形象,在画纸上渐渐清晰。
安徽师范大学学生 袁瑾:昨天胡立群爷爷跟我们说,张来宝烈士眉毛很浓,是一个很有精气神的人,很聪明,所以我们把他的眼睛画得很透亮。
在胡立群老人家里,张来保烈士的外甥女也特意赶了过来。
张来保烈士外甥女 张士兰:感谢你们把我舅舅送“回家”,我的愿望实现了。
张来保烈士的画像被胡立群老人放在家中柜子的最上面,老人说,那个位置一直空着,在等待父亲“回家”。
张来保烈士儿子 胡立群:今年我要上坟的话,我会把画像捧去,跟我爷爷奶奶说一声,他终于回来了。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4月3日,大象新闻记者从大连市有关部门了解到,在大连市牺牲的河南籍消防员李梦豪烈士骨灰,已由其亲友、生前同事护送返回河南。李梦豪1998年9月出生于河南开封,2016年9月在大连市参加消防救援工作。工作期间,先后参加灭火救援战斗900余次,营救被困群众160余人,先后被评为辽宁省消防救援总队“个人技
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身份被成功确认近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最新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鉴定成果,为曹允昌、徐思元、陈淑彬、奚根祥、方金耀、章志明、廖天良、尹述勤8位烈士确认身份。最新被确认身份的8位烈士,均牺牲在1953年停战协定签订前夕的江原道铁原郡战斗中。他们中,除陈淑彬、奚根祥2位烈士
清明追思,家国永念。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用生命和无畏捍卫民族尊严。他们中有许多人牺牲后连一张照片或者衣物都没有留下。在安徽芜湖,有一群“红色青春守护人”,他们用手中的画笔,从家属的记忆中“
【来源:南海网】南海网4月3日消息(记者 苏桂除 通讯员 韩庆丽)4月3日上午,琼海市群英候鸟人才工作站的10位“候鸟”人才骨干,驱车来到位于官塘地区金鸡岭的琼海公墓做志愿者。志愿者们协助公墓的工作人员用鲜花换取扫墓群众自带的烧纸,换出了大量鲜花,收回了很多烧纸。同时,志愿者在公墓的各个墓区进行巡视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3日下午,湖南烈士公园烈士纪念塔前气氛庄重肃穆,前来为烈士扫墓的学生源源不断。他们中有的由学校组织,有的由家长陪同。他们怀着崇敬与缅怀之情,胸前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手持黄菊,在烈士纪念塔前庄重地敬上一个队礼,深切悼念那些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