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5:34:00
河流奔涌,湖水澄澈
倘若由你执笔
将如何描绘这般美景
是大地上的玉带、夺目的珍珠
是诗词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
是记忆里的戏水童趣
还是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如今
越来越多的河湖
多了“幸福”这个形容词
近日
山西首批省级幸福河湖名单出炉
共有62个河湖入选
河湖如何实现幸福
我们一起看看
河湖安澜 是幸福的底色
苍头河是右玉县的母亲河,以“水倒流”而闻名。
它不像大多数河流那样朝东流或向南奔,而是执意向北,穿越内蒙古四十里地。在汇入洪河后又调转方向,南下注入黄河。
苍头河独特的流向,使其名声大振。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苍头河是一条让当地人头疼的“害河”。河床不稳定,时常改道,水土流失严重,两岸寸草不生。
治理前的苍头河两岸寸草不生
1950年,右玉首任县委书记张荣怀带领全县干部在苍头河边种下第一棵小白杨。
之后70多年来,右玉人对苍头河的治理从未间断。他们在河岸种植防风固沙的植被,修建水利设施,治理河道,修复湿地,一点一点将这条“害河”驯服成了“宝河”。
如今的苍头河成为省级生态湿地保护区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国家4A级景区、省级生态湿地保护区。蜿蜒的河道、起伏的山野、成片的林地、错落的农田,是北方黄土高原罕见的田园景观。这里成为众多野生动物的天堂,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也选择在此筑巢安家。
从“荒漠变绿洲”到“幸福河湖”,苍头河的蜕变是全省幸福河湖建设的缩影,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三晋大地上,22836名五级河湖长及巡河湖员守护着每一条河湖,治水治岸治绿协同推进。智慧河长平台迭代升级,实现河流“天上看、云端管、地上查、智慧治”,形成与幸福河湖相适应的现代化河湖管理体系,越来越多的河湖重现生机与活力。
文化交融 是幸福的亮色
在运城,面积132平方公里的盐湖,是我国最古老的内陆盐湖。
“一池河东盐、半部华夏史。”
新中国成立后,盐湖作为全国最大的无机盐化工生产基地之一,仍在为生产服务。
经过数千年的开采,盐湖的生态环境已濒临红线,污水横流,垃圾遍地。
上世纪50年代的运城盐湖鸟瞰图
2019年,烈日下工作的盐工
2020年9月,运城全面实施“退盐还湖”,盐湖保护范围内停止一切工业生产,从生态保护、基础建设、文化挖掘、文旅融合四个方面协同推进。与此同时,对盐湖周边47处文保单位进行普查和全面梳理。
运城盐湖一角
今天的运城盐湖,已成为文旅新地标。
漫步在环湖步道上,空气清新、植物茂盛,成群的飞鸟在湖面上嬉戏。从产盐池、工业区到旅游打卡地、生态保护区,盐湖在转型发展中迎来新机遇。
盐池广场上,孩子们拉着风筝线尽情奔跑;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内,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古风宋韵;蚩尤文化园依山望水,再现远古先民生活场景;河东成语典故园内,雕塑林立刻画千年历史。
还湖于民、还山于民、还景于民,盐湖的转变带给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文化润人心,水脉亦文脉。建设幸福河湖,就是以保障水安全为基石,以营造水环境为依托,以修复水生态为命脉,以弘扬水文化为灵魂,实现人与河湖的和谐共生。
资源红利 是幸福的成色
到晋中看水,不能不到榆社,而到榆社不能不去云竹湖。
云竹湖作为榆社县优质旅游资源,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被赋予“山西好风光·最美云竹湖”的金字招牌。
云竹湖风光
榆社县坚持文体旅深度融合,连续多年在云竹湖景区举办了自行车、马拉松、垂钓等赛事,实现了体育与旅游深度结合;以邱占祥院士工作站、国家地质公园、化石博物馆为载体,发展“化石+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等新业态,发挥了良好的经济价值,也极大地带动了对周边区域的发展。
位于云竹湖北岸的偏良村,三面临水,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近年来,偏良村紧抓云竹湖开发契机,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发展生态旅游。
偏良村古建民宿小院
村民们利用闲置房屋打造高标准民宿;建设生态采摘园、偏良码头;修复中共榆社县临时委员会旧址,打造红色阵地;形成集生态采摘、休闲观光和红色教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链。
村民通过发展农家乐、就近务工、特色养殖等形式,年人均纯收入增加3000余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0余万元。群众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山西,依托良好的水资源禀赋,以生态“好水”激活经济“活水”的实践已遍地开花。
各地积极探索,以幸福河湖建设带动产业结构调整,让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新,亮色更深,成色更足。奔腾不息的河流,不仅成为生态之河、景观之河,更成为经济繁荣之河、民生幸福之河。
2024年省级幸福河湖名单
| 来源:山西日报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林草湿相关法律法规学宣传,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筑牢我国北队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生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7月1日上午,拉布大林边防管护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增强公众法治观念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活动中,党员志愿者深入额尔古纳市太平镇等沿线村屯,以
山相连,水相依,情相融。贵州与重庆的交往,一直十分密切。黔北极地道真,6个乡镇与重庆接壤,境内川黔商贸茶盐古道至今尚存,两地群众相融相亲、往来频繁,携手共进由来已久。紧邻成渝,道真清楚认识到,优越的区位、优良的生态、优厚的资源,是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优势所在。“依托新遵义,‘挂档’大重庆,实现新
全球第一个即将消失的沙漠毛乌素沙漠依托众多国家工程历经三代人 70余年接力从“不毛之地”变“生态绿洲”这不是某一代人的胜利是全人类骄傲的壮举是人类治沙史上的一个奇迹致敬“逆沙而行”的中国治沙人「链接」奇迹!毛乌素沙漠从“不毛之地”变“生态绿洲”来源:榆林日报微信公众号
6月23日,国铁太原局发布信息,7月1日,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国铁太原局管内增开旅客列车24列,包括高铁动车组列车22列,普速列车2列。其中,首次增开夕发朝至动卧列车,进一步丰富客运产品,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新图实行后,旅客乘车选择更加多元。利用去年底集大原高铁开通、大西高铁全线贯通释放的通道
图为奥润顺达绿色智慧健康建筑产业基地。 受访单位供图白洋淀波光潋滟处,万千飞鸟以羽翼勾勒生态转型的诗意注脚;智能工厂机械交响间,循环经济正编织起绿色发展的创新脉络。当氢能产业“从无到有”的破冰前行,当“碳小屋”网络构建起资源循环的城市毛细血管……保定,正锚定“双碳”目标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4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