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散文丨段淑芳:芙蓉镇113号门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4:11:00    

芙蓉镇113号门面

文/段淑芳

此次来湘西是严冬,细雨拂面,偶有雪花飘零,清鼻涕不自觉地流淌,我在刺骨的寒风中匆匆穿行,大半个湘西州的景致如惊鸿一瞥,转瞬即逝。湘西就像个恶作剧的孩子,故意犹抱琵琶半遮面,给人一种欲说还休的朦胧美,令人欲罢不能,诱惑着我们非得把“故地重游”提上日程。

这次与“芙蓉镇”的机缘只有一个晚上,我伤感缘分如此的短暂,也是如此的珍贵。我们入住芙蓉镇街上的“溪洲纪”酒店。看议程安排,主办方安排了欢迎晚宴,再去景点观赏两场节目表演,第二天吃完早餐便启程去另一个城市。我不是一个精力旺盛的女子,几天的风尘仆仆,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的风雨兼程,坦白说,连续几天的奔波已体力略显不支,脚步也因此变得沉重起来。然而,这个素未谋面的芙蓉镇,却莫名地让我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与熟悉。办好手续,放好行李,和两三个朋友出门已是傍晚时分。趁着夜色尚未降临,一定要去感受一下芙蓉镇的白天。

我是一个比较佛系的人。来之前,并未做过攻略,不知要怎么走,又有什么景点是一定要打卡的,电影《芙蓉镇》是198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剧情片,由谢晋执导,刘晓庆和姜文主演,影片根据古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这部电影不仅让米豆腐成为了芙蓉镇的代表美食,还深刻影响了当地文化,使得原本名为王村的地方正式更名为“芙蓉镇”,从而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打卡地。很多游客来芙蓉镇,就是为了尝尝这碗与电影息息相关的米豆腐,体验那份特别的情怀。相较于口腹之欲,我更渴望近距离触碰这片充满魔力的土地,怀揣一颗空杯的心,以眼观之、以耳听之、以心悟之。

芙蓉镇街道保留了古建筑、古街道、古店铺,一派湘西风情特色,在外观上看,和湘西凤凰古城乃至其他古镇有很多共性。但它分明又是不同的,每一块砖石、每一粒砂砾、每一栋建筑,都仿佛在急切地诉说着自己的独特韵味,散发着如火般的热情。它是有故事的,故事里住着刘晓庆扮演的胡玉音和姜文扮演的秦书田,漫步于这条古朴的街道,恍若穿越时空,目睹胡玉音与秦书田在街角轻舞华尔兹,扫帚轻扬,带着诗情画意,翩翩然向我们走来。小说作者古华说:"他们扫去的何止是落叶,更是人性尊严上的尘埃。"

经过了白天的喧嚣和热闹,傍晚的芙蓉古镇街道是稍微有点冷清的,街道两旁散落着卖米糕的、薯片的、麻团的店子,店老板及伙计们原本慵懒地或坐或站,看到我们走来,那种久经沙场锻炼出来的生意头脑使得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商机,一脸笑容地拿出一些小样品请我们试吃,吃完以后不买也不生气。

隔不远就有一家米豆腐店,各式各样的晓庆米豆腐招牌,让人眼花缭乱,难以分辨哪一家才是那传说中的晓庆米豆腐店。同行友人告知,113号门面,那是当年拍电影的店子,为吸引游客,还保留了电影里店子的原貌,窗户上贴的对联都是几十年前的。如今的113号门面仍保留着电影道具:秦书田书写“黑对联”的毛笔、胡玉音卖米豆腐的木托盘、甚至批斗会上挂过的木牌。朋友对我说,如果你去113号门面,建议你坐在二楼小窗边的位置,那是电影里谷燕山常坐的位子。当晨雾漫过酉水河,听着远处传来的酉水号子,碗中米豆腐的酸辣会突然变得复杂——你咀嚼的不仅是湘西风味,更是一个民族关于苦难与救赎的集体记忆。我内心涌动着一股冲动,“113号门面”这几个字仿佛拥有了魔力,在我眼前跳跃闪烁,轻声细语地诱惑着我:“来吧,品尝一碗地道的晓庆米豆腐,感受那份独特的滋味。”

这时,主办方打电话催促吃饭时间快到,要我们尽快返回。并好心地提醒我,我们待在芙蓉镇只有今晚,且安排了观看节目表演。若还想逛一逛就别回酒店吃饭,你自己在那边品尝一下晓庆米豆腐也是可以的,晚上在看节目的地方汇合。我有点心动,然而,冬季傍晚的芙蓉镇寒风凛冽,如刀割般刺骨,同行的友人早已疲惫不堪,纷纷选择返回温暖的酒店。我虽有留恋之心,却也抵不住这刺骨的寒冷,只好放弃独自逗留的念头。

待到晚饭后和大部队出来,傍晚时分冷冷清清的芙蓉镇已是灯火阑珊、人头攒动、歌舞升平。依偎在广场旁边的二土桥桥栏边,听着流浪艺人的悠扬歌声,看着江边两岸的火树银花、万家灯火,更觉岁月静好,不知今夕是何年。若不是冷风吹得你双脸通红、鼻涕流出,你真想就这么待在这儿,哪儿也不去了。

室内、室外两场节目看下来,返回酒店的途中,夜色更深,冷意尤甚。街道两边的小店铺里,喝茶的、各色买卖的依然热闹,路过一条巷子,同行的友人说起,113号门面就在这条巷子不远处,大家去呷一碗晓庆米豆腐吗?我的心瞬间如小鹿般雀跃,暗自思量,这不正是我所期盼的吗?去,为何不去呢?一行人连连摆手:以前来过几次,已经试过味了,这么冷,还是早点回去休息。我怀揣着遗憾,每走几步便回头张望,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冲动,想要即刻转身直奔113号而去。然而,那份对孤独和寒夜的畏惧,却如一道无形的枷锁,将我牢牢束缚。

但我终究不甘心,第二天凌晨五点半就起床,再向景区行。我对自己说,好不容易来一次芙蓉镇,焉能不打卡晓庆米豆腐?凌晨时分的芙蓉镇,沉浸在一片漆黑之中,宛如一头沉睡的巨狮,静谧中带着几分稚气般的可爱,却又透露着一丝令人心悸的威严。打开手机手电筒就着朦胧的夜色摸到了景区大门口。其实昨天就打听到了,景区早上八点开门营业,里面的店铺自然亦如此。我独自徘徊在这空旷无人的景区,四周静悄悄的,连一丝声响也无,心中满是不甘,却也只能无奈地踏上了归途。人的一生,有些人、有些事情似乎是用来辜负和错过的!

我恨自己的胆小和优柔寡断。白天错过了,夜晚错过了,第二天清晨又一次错过,我原本有三次机会可以走进芙蓉镇113号门面,明明有机会的,到最后居然抱憾而归。

我又自我安慰,人生因了遗憾才完美。至少我看过芙蓉镇的白天,也见过芙蓉镇的夜晚,还目睹过芙蓉镇的凌晨。每个时段的芙蓉镇,皆如一幅幅变换的画卷,各具风情,恰似女子的一生,每个年华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如此,便已足够。

回到家后,我跟老公说起此行的遗憾,幽幽地叹了一口,似有不甘。老公说,你打开冰箱看看。我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大盆切得方方正正、围棋大小的米黄色的小方块状,软软糯糯的米豆腐。老公说,你小叔子昨天特意从老家捎过来的。你不知道《芙蓉镇》的作者古华就是我们嘉禾县石桥镇人吗?小说里很多画面都有家乡的影子。我如梦初醒:嘉禾!老公说,这就对了,你是嘉禾儿媳妇,嘉禾的米豆腐才是正宗的晓庆米豆腐,你居然连这个都不知道?

我精心挑选了些许鲜嫩的瘦肉,切细葱姜为末,慢火炖煮起一碗香气四溢的嘉禾米豆腐——不,应是那传说中的晓庆米豆腐。每年都要陪老公回老家几次,那嘉禾街巷间随处可见的米豆腐,婆婆家中亦屡尝不厌的美味,今日却仿佛初遇,其滋味竟是如此令人沉醉。心中那份遗憾渐渐被米豆腐填满、继而排空。芙蓉镇113号门面在我头脑里也变得越来越清晰、具象化。

段淑芳,中国作协会员、渌口区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湖南文学》《安徽文学》《湘江文艺》《湖南日报》《羊城晚报》等报刊发表小小说、短篇小说若干,并有作品被《小说选刊》《微型小说月报》《小小说选刊》转载,已公开出版小小说集《那把美丽的雨伞》《我以为找到了幸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