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15:08:00
“出差期间利用双休日自费在当地景点旅游,算不算违纪?”
这个问题是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经常会遇到的普遍性问题,由于涉及大家的具体利益,如果把握不准,很容易引发意见和误解。
判断是否违纪,最关键的是要厘清公和私的界限,区分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要看有没有以公谋私的情况。有的公职人员借出差为名趁机旅游的动机很明显,采取打提前量或者延迟返回的办法搭车自费旅游。比如,故意把公务行程安排在周五,以便周六、周日自费旅游。这种行为表面上看没有影响公务而且没有使用公款,实际上还是利用公务出差之便谋得自己旅游之私。如果有证据表明是以公谋私,且有意为之,则构成违纪。
第二要看有没有因私损公的情况。有的公职人员通过压缩或者改变公务行程来达到旅游的目的,尽管是自费旅游,没有花公家的钱,但是却影响了公务活动的正常开展。这显然构成违纪,也比较容易辨别。
第三要看有没有公报私费的情况。有的公职人员虽然没有报销景区门票等游玩费用,但是却报销了旅游这段时间的伙食、住宿、出差补助等费用,这显然也构成违纪。
公务出差期间,在没有影响正常公务的情况下,利用个人休息时间,经领导同意,自行前往、自费参观一下当地的旅游景点,没有产生什么不良影响,这种情况不应视作违纪行为。
公私容易混淆的部分最容易出现说不清、道不明的灰色地带,而违纪往往是从公私不分开始的。面对公和私的考验,任何时候都应该慎之又慎,保持清醒。
来源:风正巴渝
“出差期间利用双休日自费在当地景点旅游,算不算违纪?”这个问题是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经常会遇到的普遍性问题,由于涉及大家的具体利益,如果把握不准,很容易引发意见和误解。判断是否违纪,最关键的是要厘清公和私的界限,区分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看有没有以公谋私的情况。有的公职人员借出差为名趁机
刚刚过去的2025年“五一”小长假,再次让国人感受到“旅游疲惫”的集体困局。西安兵马俑博物馆前,游客挤得“看不见脚下的路”;杭州西湖断桥因瞬时游客超负荷,两地铁站临时只出不进;北京至成都的高铁票开售即“秒空”。社交媒体上,“景区排队3小时,看景5分钟”“自驾6小时没出城”的吐槽刷屏,甚至有人调侃“长
【来源:巧家融媒】5月3日晚,为期三天的巧家首届山歌大赛暨民族团结文旅推广活动圆满落幕。这场以 “金沙江畔歌飞扬 民族团结颂华章” 为主题的山歌盛宴,旨在丰富活跃全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巧家文化自信自强篇章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此次大赛由巧家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共巧家县委宣传部、巧家县文化
“五一”假期,济宁市策划开展40余项460余场次文旅活动,持续催热文旅市场,激发文旅消费活力。多元活动引爆假日热潮“五一”前后,济宁第二届运河戏剧节、太白湖九春里音乐嘉年华、兖州区小黄鸭啤酒音乐节、等闲谷艺术小镇“乡村理想生活节”、微山县“渔韵国潮·乐享微山”等多元文旅活动轮番登场,明故城开城仪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按照企业从设立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分5个部分展示2024年全国层面营商环境各领域进展成效。其中,“进入市场”部分主要介绍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以及提升企业登记注册、不动产登记等方面情况。“要素保障”部分主要介绍保障经营主体获取资金、技术、数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