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22:59:00
【来源:上观新闻】
“杜甫的一句‘物理固自然’,可以成为物理这门学科的定义,应该写入我们的物理教科书。”这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的洞见。
很多人认识曹则贤,是从一条抖音视频开始的。他用电磁学原理对“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提出“质疑”,“电磁学两个电荷之间相互作用是可以被别的电荷屏蔽掉的……物理没学好,谈个恋爱得多费劲”。这条结合异地恋讲电磁学的视频点赞超过250万次,让很多网友感慨“物理学变得好玩了起来”。
曹则贤的跨界科普没有停止,在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推出的《物理视角读唐诗》里,他再度以独特的视角引领读者踏上一段“唐诗+物理”融合之旅。这本新书以43首唐诗为引,用物理的眼光解读诗作中的事实、逻辑与用词,将声学、光学、量子力学、测量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物理知识熔于一炉。跨学科的探索,不仅拓宽了唐诗研究的视野,也赋予物理学更多人文色彩。曹则贤引领读者见识到古代诗人的另一面,他们既是饱含深情的文人墨客,亦是拥有敏锐科学直觉与洞察力的自然探索者,用物理的视角看诗歌,就会意识到唐诗的影响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不衰就在于其内蕴的美——合乎自然之理。
《物理视角读唐诗》
从“白日依山尽”中光的散射,到“大漠孤烟直”中的重力与门罗效应;从“开箱验取石榴裙”中的咖啡环效应,到“南湖今与北湖平”中水平面的特性,以物理视角读唐诗,会发现文理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意娘》中有句“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如果知道看朱成碧与光谱学有关,而泪落石榴裙联系着咖啡环效应,就会相信武则天借助此诗所传达的情感之真切所在。张若虚所言“月照花林皆似霰”,当月光从上方照入林间,会觉得看见了月光的线条,此情此景正适合观察中学物理课所教的“丁达尔现象”。李白看到“日暮紫鳞跃,圆波处处生”,那是因为鱼激发起的水波属于表面波,由于水是各向同性的介质,表面水波的样子是一圈圈的同心圆,可用贝塞尔函数描述。
以物理视角读唐诗,会发现古今思维的碰撞如此妙趣横生。齐浣《长门怨》中有句“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书里写道,“不是…而是”的表述过于单薄,采用复数和复函数的量子力学表述才是对情感起码的尊重。当你读到“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是否会意识到“须惜少年时”的原因在于时间的单向性?熵增加的方向,就是时间的方向,这是生命挣不脱的宿命。
以物理视角读唐诗,更能深刻体会到,在岁月的流转中,科学的精神一脉相承。《曲江二首》中的“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正是物理学者应有的情怀以及学习、研究物理时应有的态度。《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告诉我们要努力攀登到高处,才能看清楚学问的大结构、大格局。
“读诗的时候,有点理工科思维习惯未必是坏事。如果从理工科的角度去读某些诗篇,会发现别有韵味。”曹则贤说,“在用物理视角读唐诗的过程中,我个人收获不少,对一些疑难字词章句有了合乎物理的理解。读者朋友如果因此也能自物理的视角增添一分对唐诗的理解,捎带着还补充了一些物理常识,我将倍感荣幸。”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当地时间7月16日,2025年莱茵-鲁尔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德国杜伊斯堡开幕。↑这是7月16日拍摄的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连漪摄↑这是7月16日拍摄的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连漪摄↑中国代表团在开幕式上入场。新华社记者王曦摄↑中国代表团在开幕式上入场。新华社记者胡星宇摄↑这是7月16日拍摄的开幕式焰
(一)特朗普欣喜若狂,又取得了一标志性的重大胜利。“大美丽法案”7月3日在国会通过后,他立刻发推欢呼:“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法案之一。从此开始,美国将成为地球上最‘火热’(性感)的国家。”美国很性感,他却很紧张。白宫发布的图片显示,他就一直在白宫盯着电视,盯着国会投票的现场。众
经黑龙江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审议通过,2025年黑龙江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如下:一、普通类录取控制分数线1.普通本科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历史类405分,物理类360分。2.普通高职(专科)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历史类160分,物理类160分。3.普通特殊类型招生资格线:历史类480分,物
通讯员 李勇日前,一件满载着知识与温情的特殊包裹,穿越山水,送到了岳阳楼区西塘中心小学五二班同学手中。有百余册图书和39张手写寄语明信片。这是来自武汉市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学生对农村小学生的温暖关爱。据了解,这是西塘中心小学老师石胜为自己的班级孩子牵线,与中南民族大学联合,通过情感陪伴和知识传
6月13日8时,三峡水库水位消落至150米,释放超八成防洪库容,正式转入汛期防洪调度阶段。这是6月13日拍摄的三峡大坝坝前水位下降后的消落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郑家裕 摄)这是6月13日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拍摄的三峡枢纽(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郑家裕 摄)6月13日,船舶行驶在三峡水库水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