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0:12:00
光明日报记者 张国圣 黄汉鑫 李宏
春风吹开了重庆市垫江县太平镇满山满坡的牡丹花,也拂开了牡丹村村民黄清位刻满岁月年轮的笑脸。
“最近天气好,花开得艳,拍出来的照片很漂亮!”黄清位站在浸润在花香中的院子里,热情地向一拨刚到的客人介绍。
极目远眺,东晋画家顾恺之到访过的恺之峰被牡丹花海环抱。悠然的乡野美景让人卸下了疲惫,沉醉在这缤纷世界里。
凭借两千多年种植牡丹的历史底蕴,垫江自2000年便开始连年举办牡丹文化节,又在2018年以国家4A级标准升级打造恺之峰旅游区。仅在2024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当地就吸引国内外游客463.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9亿元。
“村子里不少人都和我一样,几十年都靠卖药用牡丹皮为生。这些年,大家又吃上了旅游饭。”黄清位说,自家去年仅销售牡丹皮就收入6万多元。景区的火热带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他和乡亲们还为上门的游客提供盆栽售卖、农家餐饮等服务。
为了让牡丹种植带动更多村民增收,牡丹村成立了常年为景区提供种植、管理人手的劳务公司。公司帮助村民们灵活安排就近务工,村民每年的劳务总收入超过100万元。
那边太平镇的牡丹开得正盛,这边曹回镇近6000亩的芍药花田中,乡亲们也将迎来新一年的收成。
“花越早些开、越早上市就越能卖个好价钱。”正在花田里除草管护的村民彭克成直起腰杆,喜滋滋地说,“去年我们的芍药在网上最贵卖到8块钱一支嘞!”
曹回镇种植芍药的历史有300多年了。“从来都是将芍药根卖给药材商,从来没有想到芍药花也能卖钱。”种植大户彭克成说。2017年,有一个药材商告诉彭克成,现在芍药花在鲜花市场上很受欢迎,垫江的“芍源红”花冠大、花形好、颜色鲜艳,可以试试卖鲜切花。
如今的曹回镇,曾经的撂荒地和边坡地,满眼都是正在散枝发叶的芍药。每年4月,鲜切花、芍药根、芍药种苗轮换着采收和销售,平均每亩至少有1万元的收益。
“光靠农户自个儿,这‘花经济’可做不大。于是我们就发展起‘科研院校+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一手搞研发,一手做产业。”曹回镇镇长刘勇介绍。
现在,垫江县与西南大学、重庆市农科院等院所合作建起了垫江芍药科技小院,通过科研攻关不断改良芍药品种,对芍药进行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同时也指导花农精细化种植和管理。“芍药产业越做越大,村集体越来越强,乡亲们的生活也像花儿一样越来越红火了!”刘勇说。
来源:光明日报
过去的这些年,几乎每年都去意大利,但之前每次都是在罗马、佛罗伦萨这一带。去年夏天,第一次来到西西里。西西里地理位置特殊,历史上被古希腊、罗马、阿拉伯、诺曼、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等国征服过,有自己独特的人文资源。我每天一个人从酒店门口搭乘唯一的一班公交车去Catania老城的市中心, 以大教堂广场为圆
5月9日,2025上海“五五购物节·皋品入沪六安周”活动在上海国际农展中心举行,这也是六安市连续第三年举办此活动。今年的展会从5月9日持续至11日,共吸引80余家六安本土企业参展,涵盖茶叶、中药材、农副产品、轻工制造等多个领域,将围绕茶叶、中药材、皖西白鹅、麻黄鸡(鸡蛋)、水果、小龙虾、童车童床、文
【致敬劳动者】5月1日上午,记者走进河北省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内的华普生物疫苗产业化生产基地项目现场,塔吊如钢铁巨人舒展长臂,将混凝土精准投送至三层厂房顶端,钢结构框架间机械轰鸣,交织成一曲激昂的劳动乐章。5号生产车间地基浇筑现场,浇筑工人谭斌身后,项目的主体建筑已初具规模。“垫层浇筑已经到了关键
从5月1日12时起至8月16日12时,海南实施南海伏季休渔。休渔对象为除钓具外的所有作业类型在册渔船、海洋纳管渔船以及为捕捞渔船配套服务的捕捞辅助船。图为5月1日,在三亚市崖州中心渔港,休渔的渔船停泊在码头。新华社记者 赵颖全摄《光明日报》(2025年05月02日 03版)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文/观察者网 王勇 编辑/赵乾坤】 拥抱过大漠落日清冷的余晖,也凝视过黄河奔腾不息的壮美;沐浴过草原无边的清风,也在贺兰山坐拥葡萄美酒夜光杯;在珠江口的海岛遥望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航标,也俯瞰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神秘与深邃。 这是一个人的旅行,但是以试图传承这片土地文明和复原当地风貌的方式。“只有对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