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9:23:00
茶山春意浓,新翠满枝头。春日的文疃镇三皇山上,层层叠叠的茶田沿山势起伏,茶树苍翠欲滴,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新茶香,茶农穿梭于茶园间,细心采摘嫩芽。从一片绿叶,到一个产业;从生态优势,到经济优势。莒南县文疃镇以茶为媒,使茶山增绿、茶园增效、茶农增收,走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家门口就业,收入也相当可观。”现场采摘茶芽的三皇山村村民魏玉海,自从加入合作社,魏玉海一直在茶园务工,靠采茶和合作社分红每年能收入7万多元。
“茶山地处北纬35º,海拔389.2米,周边是原生态的林木资源,无污染,土壤条件良好,日照时间长,饱受雨雾露水的滋润,茶芽厚嫩柔软,茶质自然上乘。”文疃镇三皇山村党支部书记陈鹏说,现在全村有53户村民重拾传统技艺,从事茶叶生产,使这片承载着岁月印记的600亩老茶园,基本完成标准化改造,鲜叶收购价提升20%一30%以上。
不远处的石城村,松山春茶叶专业合作社基地,一排排黑松与茶树错落相伴,为茶园筑起生态屏障。这种独特“松茶共生”生态系统彰显管理智慧:松树枝条伸展,可为茶叶遮阴,其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改良酸性土壤,落叶层抑制杂草生长,松花粉随风飘落茶园,经雨露浸润可成为天然氨基酸补给源。加上茶园以豆粕、羊粪为肥料,营养充足,每一个叶片都包含天然生态馈赠,这种仿野生栽植模式,有效提高了茶叶品质。“预计今年茶叶亩产量可达100斤(干茶),每斤300—2000元,基本能卖完,收入可观。”望着满目青翠,茶园负责人孙运周难掩喜悦之情,“生态茶”就是茶叶基地的“金”字招牌,因具有“口感清新、香气独特、甘甜爽口、余味悠长”特点,备受消费者喜爱。
茶农忙采摘,车间忙加工。在加工厂区,茶叶加工车间机器隆隆作响,制茶师傅在标准化茶叶生产线上,正在忙碌地进行鲜叶杀青、揉捻、干燥、色选等工序,茶叶清香弥漫整个生产车间。另一侧,网络展播室里,“网红”主播正卖力展示“松山春”当季新品。“互联网+茶叶合作社”这一新型购茶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在这里,可充分为消费者购买春茶提供信誉背书、速度保障和“眼见为实”的购物体验。
为挖掘茶叶生产优势,走实茶产业兴农富农之路,文疃镇积极依托“村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联结机制,围绕“一村一品”发展定位,创新“生态茶园”发展模式,探索“小而美、小而精”高品质茶叶发展路子。紧密配合茶叶专业合作社,指导科学种植、绿色管护、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生产、打造茶叶品牌、提高茶产业组织化程度,构建集“茶叶采摘——收购加工——仓储物流——品牌营销”一体化产业链。
该镇现有茶园面积2000余亩,已完成中低茶园改造1500亩,其中“小而美,小而精”生态茶园200亩,有“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处。全年可实现茶叶生产总值超1500万元。 一片茶叶,绿了村庄,美了乡村,富了百姓。“我们将继续深耕‘小而美,小而精’茶叶发展路径。以绿色发展、品质提升、文化传承为核心,深挖老茶树资源,做好茶产业,讲好茶文化,促进茶文旅深度融合,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文疃镇党委书记徐超说。
(大众新闻记者 王思晴 通讯员 陈长松 杜莹)
茶山春意浓,新翠满枝头。春日的文疃镇三皇山上,层层叠叠的茶田沿山势起伏,茶树苍翠欲滴,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新茶香,茶农穿梭于茶园间,细心采摘嫩芽。从一片绿叶,到一个产业;从生态优势,到经济优势。莒南县文疃镇以茶为媒,使茶山增绿、茶园增效、茶农增收,走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家门口就业,收入也相当
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一直以来,全区上下全面推进美丽西藏建设,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标志性成果,高原大地处处呈现绿水青山相映美、金山银山幸福长的美丽画卷。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影报道西藏那曲市色尼区的欧玛亭嘎风电场。无人
4月22日,正值第56个世界地球日,四川绿色发展促进联合会与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签订了美丽乡村创建协议,将从生态环境治理、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农村幸福宜居品质提升等方面进行合作。双方将以科技帮扶为引领,聚焦生态环境治理、农业绿色发展、农村宜居品质提升等领域,提供政策咨询、技术培训和资源整合支持。同时,打
谷雨过后,福建武夷山春茶进入开采季。遵循传统的制作技艺,丰富多彩的茶旅文化活动,不仅提振了当地经济,也促进了消费。“喊山祭茶”是武夷山茶事活动中古老的一种风俗,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每年谷雨春茶开采,当地茶农都会举办盛大的开山活动,寓意风调雨顺、茶叶丰收,也吸引国内外的游客纷至沓来。游客 傅斌
来源:【闪电新闻】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0日讯“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4月20日,第二十届崂山茶节暨第四届崂山茶谷雨开采节活动在崂山区沙子口街道流清湾市级乡村振兴片区大河东茶园开幕。品崂山茶,赏崂山美崂山茶被誉为“江北第一名茶”,品质优良、风味独特。自1956年开始“南茶北引”,至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