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20:04:00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焦德芳 记者 陈欣然)在人体这个庞大的生命王国里,有一群“捣蛋鬼”——恶性肿瘤细胞,它们不仅会抢夺正常细胞的营养,还会制造有害环境破坏人体健康。近日,天津大学叶升教授团队成功破解了癌细胞的一个重要生存密码,为研发新型抗癌药物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恶性肿瘤细胞有个特殊的生存本领:当遇到缺氧环境时,它们会像发酵面团一样快速产生乳酸。更狡猾的是,它们还能通过一种叫MCT1的“运输工”把乳酸运送到周围环境中,既给自己清理了“垃圾”,又制造出有毒环境阻挡免疫细胞的攻击。这个发现让科学家们意识到,如果能破坏MCT1的运输能力,就能有效打击癌细胞。
天津大学叶升教授团队从2020年开始,就像“侦探”一样层层揭开MCT蛋白家族的秘密。他们用超级显微镜观察发现,这类运输蛋白工作时需要两个搭档手拉手合作。2022年,科学家们又发现了帮助MCT1在细胞表面“安家”的关键助手蛋白。但要彻底搞清这些“运输工”如何运送乳酸,就需要捕捉到它们不断变化的每一个细微动作。经过持续攻关,研究团队终于在今年3月揭开了谜底。他们发现MCT1运输乳酸需要完成一套精密的“质子泵”动作:首先通过特定的氨基酸捕捉质子,像拧开瓶盖一样打开运输通道;接着乳酸分子像坐滑梯一样进入指定位置;最后通过电荷变化将乳酸弹射出去。这个过程需要多个关键位点的精密配合,就像一场编排完美的分子舞蹈。基于这些发现,科学家们从传统中药材中筛选出一种名为“水飞蓟素”的天然化合物。实验室测试显示,这种物质能像钥匙卡住锁眼一样精准阻断MCT1的工作,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目前该成果已发表在《中国药理学报》,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支持。
“这项研究不仅让我们更深入了解癌细胞的生命活动,也为开发副作用更小的靶向抗癌药物提供了新思路。”叶升介绍,未来团队将继续优化药物设计,争取早日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作者:焦德芳 陈欣然
结束了一天的交易工作,一位债基基金经理张晴(化名)习惯性地翻开记事本,在新的一页上记录下今天收获的BP(基点)。“不止是基民每天盯着债基的收益‘数蛋’,我们基金经理也是每天盯着那一点点收益,祈祷今天能多收几个‘蛋’。”张晴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描述自己每天的投资心态。然而,与前两年单边上涨的行情不同,今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近日,科研人员首次公布在我国空间站发现的一个微生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天宫尼尔菌(Niallia tiangongensis)”,相关科研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
癌症治疗迎来新希望!厦门大学研究团队近日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ancer上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发现了一种帮助癌细胞逃避免疫系统攻击的“秘密武器”,并成功研发出针对它的治疗型抗体,为抗癌治疗开辟新方向。目前常用的癌症免疫疗法如PD-1/PD-L1抗体疗法虽然有效,但对许多患者效果有限,尤其难以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今年4月24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中国国家航天局公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6个国家的7家机构获批借用中国的月球样品。 在隆重庄严的仪式现场,身旁站着来自来俄罗斯、日本、巴基斯坦和欧洲的同行们,英国开放大学的阿南德教授(Mahesh Anand
据印度尼西亚媒体报道,东加里曼丹警方当地时间5月3日表示,一名30岁的中国游客在东加里曼丹卡卡班岛潜水时失踪,现已被发现溺亡。据报道,遇难游客名为张晓涵(Zhang Xiao Han,音译,下同)。她在一次卡卡班岛附近的休闲潜水旅行中,发现自己的GoPro落入海里,为找回自己的相机而潜入大海。当地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