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7:05:00
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上,有一支英雄的连队——新四军“刘老庄连”。82年前,82名勇士,为掩护百姓和部队转移,在江苏淮安刘老庄阻击上千日寇,直到弹尽粮绝,全部壮烈殉国。
刘老庄的悲壮战斗,让82个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青春年华,在民族史册上留下“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永恒印记。战后,当地百姓自发选送82名青年补入连队,新四军将其命名为“刘老庄连”。82年来,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奋进力量,一代代刘老庄连官兵不断续写新的辉煌。
清明假期,在江苏淮安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前来祭扫的各地群众,在八十二烈士纪念碑前献花,追思历史,缅怀英烈。
1943年3月18日,为掩护地方群众和党政领导机关安全转移,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的82名勇士在刘老庄与上千名日伪军进行战斗,连续打退了敌人5次进攻,成功阻击敌人10余小时,最终陷入重围,全部壮烈牺牲。
淮安市淮阴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 周凯:1943年日寇持续扫荡,苏北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最为艰苦的时期。3月18日从拂晓到黄昏,面对1700余名日伪军,他们的人数是我们的20倍,武器装备更加精良,但是我们的勇士面对强敌毫无畏惧,和他们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后一次战斗中,我们剩下来的战士不到20来个人,武器弹药也即将用尽,他们决定和日军展开最后的肉搏,根据相关的资料记载,清扫战场的时候,发现我们很多战士是和敌人紧紧地缠斗在一起而牺牲的,他们抱着必死的信念,十分英勇。
在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馆里,一支被战火焚烧得严重扭曲的步枪,记录着这场82年前的英勇战斗。
牺牲前,指导员李云鹏给家人寄去一封家书,诉说着期盼抗战胜利,全家团聚的愿望。
李云鹏烈士妹妹 李爱云:虽然我哥哥“凯然而归 全家团聚”的愿望没有实现,但是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和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一直激励着我们,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82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诠释了对信仰的忠诚和坚守。朱德总司令称赞他们是“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战后,新四军三师七旅重新组建了四连,并命名该连为“刘老庄连”,一个英雄的番号从此诞生。
82年来,作为一支以战斗发生地命名的连队,刘老庄连一直保存着一个特殊的传统,连队里一直有刘老庄籍的战士,参军入伍。1995年出生在刘老庄镇的杨永杰,从小听着82烈士的故事长大,在大学期间投笔从戎,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刘老庄连” 杨永杰:这是2009年我上初中的时候,和“刘老庄连”官兵代表一起纪念烈士活动时的照片,当时心想要穿上军装,能够成为他们的一员,没想到终于如愿了。
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刘老庄连” 杨永杰:作为刘老庄籍战士,我们要把红色基因融到骨子里,不断钻研合成作战的新模式,探索制胜战场的新密码,时刻准备为祖国再立新功!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英雄精神,每年3月18日,刘老庄连的官兵都会回到江苏淮安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举行纪念活动。82年来,刘老庄连高擎着英雄的战旗,一次次迎接挑战,一次次书写辉煌,向着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奋勇前进。
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 雷剑波:82年来,“刘老庄连”一代代官兵传承发扬“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的连魂精神,赓续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红色血脉,不仅在训练中取得优异成绩,还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海外维和等任务中表现出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刘老庄连”精神的时代价值。
(总台央视记者 韩冰 赵迎晨 杨滢 江苏台 淮阴融媒)
责任编辑:李金娟
为加强江苏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近日,省文旅厅修订印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从认定周期、申报条件等方面作出优化调整。《办法》将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周期由原来每五年开展一次,缩短为原则上每三年开展一次。同时,鼓励各地加大对中青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培育力度,对于取
“我是东北姑娘,扎根江南乡村。”近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关旸这样向记者介绍自己。机缘巧合来到常州工作,她很快发现,受交通地理环境、学校办学条件等因素影响,乡村青年教师发展相对受限。走进乡村教师培育站,对她来说意义非凡,“培育站带领大家在研究解决乡村教育发展中的问题的过程中发展
如果说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那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深度维修就是给这颗“心脏”做“手术”。去年苏州全球招商大会上落户的中国航材航空零部件深度维修项目,就是一个精通“医术”的航空发动机“工业医生”。该项目在航空发动机风扇出口导向静叶组件修理、航空发动机管路修理、机匣类修理、发动机涡轮导向叶片touch
苏州最新一幕。投资界-解码LP获悉,江苏省、苏州市正式审议通过第二批苏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组建方案,这意味着,第二批4只总规模105亿元苏州市战新基金正式进入落地阶段。站在历史的长河看今天,城市间产业格局纷繁巨变,全国主要城市正在大举通过创投力量培育新兴产业。苏州的决心,也是中国城市产业竞赛2.0
春风拂过广袤田野,唤醒了万亩良田,迎来了水稻育秧期。位于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街道辖区内的南京天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迎来了一年中最富希望的时节,机械轰隆作响,一粒粒种子被均匀撒在育秧盘上,不久之后,这些种子将破土而出,化作翠绿的秧苗,铺满天纬农业的6000亩土地。背靠马头山 得天独厚出好米走进天纬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