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8 16:27:00
垃圾箱近在咫尺,垃圾却散落喷泉池;分类设施日益完善,混装丢弃依然普遍。垃圾处理作为城市文明的细节刻度,在设施覆盖与行为习惯之间,究竟横亘着怎样的距离?
现场一:咫尺垃圾桶旁的漂浮物
和谐广场是上党区居民休闲娱乐公园之一。原本水光潋滟的喷泉池,水面却漂浮着宣传单页与白色塑料袋。距池口不足两米处,灰色、绿色垃圾桶静静矗立。“明明走两步就能投递,偏偏要往池里扔。”闲逛的李大爷摇头叹息。
不远处,环卫工人正将主干道路面垃圾箱里的垃圾清理入车——这些区域每日定时清理两次,并配有流动保洁。
现场二:背街小巷的卫生死角
拐进租户密集的民安巷至新市街丁字口,街市繁华褪去后留下刺目痕迹:十多个并列的垃圾桶虽日清空达两到三次,地面却残留着深色污渍,蝇虫在酸腐气味中盘旋。
“这里小饭店、小摊位、租户人很多,总有人图省事扔在桶外,汤水漏一地。这里晚上也没人看。”环卫工大姐抹着汗指向街沿——上午十点四十五,散落的纸片、菜叶在阳光下格外扎眼。
某家商铺门前凉皮摊位旁的下水道正渗出深褐汁液,清洁的路面拖出蜿蜒的油渍带,几只苍蝇发出令人烦躁的嗡鸣。
现场三:分类困局
上党区所有村庄均已设立垃圾分类站,但设施利用率堪忧。“那个小房子不知道干嘛用!平时我们垃圾都是倒在街道上定点摆放的垃圾桶里,每天有人定时收!”“收垃圾的车来了一起收,我们就把垃圾也放在一块了!”村民们坦言。
记者在主城区多个垃圾点也看到,同样标有“可回收”“有害垃圾”字样的桶内,废弃电池与果皮菜叶杂乱交织。
追问:设施完善为何难阻随手一抛
尽管分类设施已全面覆盖,但“赶时间”“没留意”的惯性思维仍让许多人选择随手一抛。当违规行为缺乏约束,便利性往往轻易战胜公德心。在监管难以覆盖的背街小巷或非投放时段,零星丢弃难以取证,而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认为“后期会统一分拣”,更导致混合垃圾污染大量可回收物。这“伸手的距离”折射出城市文明的真实刻度:垃圾治理的深层挑战不在于设施缺口,而在于每个公民瞬间的取舍,能否为文明生活多迈出一步。
调查手记:垃圾桶每靠近居民一米,城市文明便前进一公里。当设施完善遭遇行为惰性,既需刚性约束筑牢底线,更需让环保意识如空气般融入日常——毕竟守护共同家园,从来不是单选题。
来源:上党全媒体
编辑:勾文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当地时间8月10日,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在华盛顿“获奖者经典圈”钢琴音乐会上表示,中美要以两国元首通话共识为指挥棒,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为主旋律,共同演绎两个大国正确相处的时代交响。当天,华盛顿国际钢琴艺术理事会“获奖者经典圈”钢琴音乐会在中国驻美大使馆举办,谢锋受邀担任
8月9日晚,“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将在天津举办,一场探寻中华文化根脉、展现文明交流互鉴魅力的文化盛宴拉开帷幕。津门讲“和合”,文明映中国。本次活动将以海河之畔为窗,以津门烟火为笛,向世界展现旧邦新命的文明图景,为世人演奏激荡共鸣的文明交响。这是天津的样子,是众多中国城市的样子,更是新
7月10日,铁东区召开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现场会暨业务培训会。会议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形势、部署任务,进一步深化文明实践内涵,赋能新时代文明实践高质量发展。与会人员分别到站前街道八卦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前街道烈士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鞍山钻石SOHO电商孵化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进行实地观摩,详
垃圾箱近在咫尺,垃圾却散落喷泉池;分类设施日益完善,混装丢弃依然普遍。垃圾处理作为城市文明的细节刻度,在设施覆盖与行为习惯之间,究竟横亘着怎样的距离?现场一:咫尺垃圾桶旁的漂浮物和谐广场是上党区居民休闲娱乐公园之一。原本水光潋滟的喷泉池,水面却漂浮着宣传单页与白色塑料袋。距池口不足两米处,灰色、绿色
2025年6月20日-22日,广东哲学学会2025年年会在深圳大学(粤海校区)举行。本次年会以“古典文明与现代中国”为主题,汇聚全省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逾百位哲学学者,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共同探讨古典文明在现代中国的传承与发展,探寻传统智慧的当代价值。会议由广东哲学学会主办;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国学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