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8 16:27:00
垃圾箱近在咫尺,垃圾却散落喷泉池;分类设施日益完善,混装丢弃依然普遍。垃圾处理作为城市文明的细节刻度,在设施覆盖与行为习惯之间,究竟横亘着怎样的距离?
现场一:咫尺垃圾桶旁的漂浮物
和谐广场是上党区居民休闲娱乐公园之一。原本水光潋滟的喷泉池,水面却漂浮着宣传单页与白色塑料袋。距池口不足两米处,灰色、绿色垃圾桶静静矗立。“明明走两步就能投递,偏偏要往池里扔。”闲逛的李大爷摇头叹息。
不远处,环卫工人正将主干道路面垃圾箱里的垃圾清理入车——这些区域每日定时清理两次,并配有流动保洁。
现场二:背街小巷的卫生死角
拐进租户密集的民安巷至新市街丁字口,街市繁华褪去后留下刺目痕迹:十多个并列的垃圾桶虽日清空达两到三次,地面却残留着深色污渍,蝇虫在酸腐气味中盘旋。
“这里小饭店、小摊位、租户人很多,总有人图省事扔在桶外,汤水漏一地。这里晚上也没人看。”环卫工大姐抹着汗指向街沿——上午十点四十五,散落的纸片、菜叶在阳光下格外扎眼。
某家商铺门前凉皮摊位旁的下水道正渗出深褐汁液,清洁的路面拖出蜿蜒的油渍带,几只苍蝇发出令人烦躁的嗡鸣。
现场三:分类困局
上党区所有村庄均已设立垃圾分类站,但设施利用率堪忧。“那个小房子不知道干嘛用!平时我们垃圾都是倒在街道上定点摆放的垃圾桶里,每天有人定时收!”“收垃圾的车来了一起收,我们就把垃圾也放在一块了!”村民们坦言。
记者在主城区多个垃圾点也看到,同样标有“可回收”“有害垃圾”字样的桶内,废弃电池与果皮菜叶杂乱交织。
追问:设施完善为何难阻随手一抛
尽管分类设施已全面覆盖,但“赶时间”“没留意”的惯性思维仍让许多人选择随手一抛。当违规行为缺乏约束,便利性往往轻易战胜公德心。在监管难以覆盖的背街小巷或非投放时段,零星丢弃难以取证,而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认为“后期会统一分拣”,更导致混合垃圾污染大量可回收物。这“伸手的距离”折射出城市文明的真实刻度:垃圾治理的深层挑战不在于设施缺口,而在于每个公民瞬间的取舍,能否为文明生活多迈出一步。
调查手记:垃圾桶每靠近居民一米,城市文明便前进一公里。当设施完善遭遇行为惰性,既需刚性约束筑牢底线,更需让环保意识如空气般融入日常——毕竟守护共同家园,从来不是单选题。
来源:上党全媒体
编辑:勾文玥
垃圾箱近在咫尺,垃圾却散落喷泉池;分类设施日益完善,混装丢弃依然普遍。垃圾处理作为城市文明的细节刻度,在设施覆盖与行为习惯之间,究竟横亘着怎样的距离?现场一:咫尺垃圾桶旁的漂浮物和谐广场是上党区居民休闲娱乐公园之一。原本水光潋滟的喷泉池,水面却漂浮着宣传单页与白色塑料袋。距池口不足两米处,灰色、绿色
2025年6月20日-22日,广东哲学学会2025年年会在深圳大学(粤海校区)举行。本次年会以“古典文明与现代中国”为主题,汇聚全省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逾百位哲学学者,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共同探讨古典文明在现代中国的传承与发展,探寻传统智慧的当代价值。会议由广东哲学学会主办;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国学院、哲
□文/潘蕾 本报记者 刘大泳 摄/王新新随着旅发大会脚步临近,佳木斯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正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举措,全域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书写迎接旅发大会的精彩答卷。松花江畔,一场文旅盛会的序曲已然奏响。居民楼墙体彩绘。全市上下积极参与投身城市环境容貌整治专项行动,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校园文明专项
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于6月14日开馆试运行。新馆展陈面积7292平方米,系统陈列1600余件精品文物,聚焦中国大河文明,再深入展现仰韶文化的全貌及大河村遗址的丰富内涵,全方位勾勒出距今7000—5000多年前的绚烂文明图景。 大河村遗址位于郑州市东北郊大河村西南,以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为主,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文明兴,则网络兴。如何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让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充盈网络空间,是必须答好的时代考题。近年来,安徽省积极推进互联网内容建设,坚持网上和网下深度融合、发展和治理协同发力,持续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积极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大力营造文明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