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09:40:00
原标题:坚守三线,铸造战机“中国心”
“从歼7到歼8,温俊峰院士把20年最美青春献给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事业,用一生凝成了爱党爱国的精神丰碑。”中国航发贵州红林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新明追思道。
4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发动机设计专家温俊峰因病医治无效,在山东烟台逝世,享年97岁。
温俊峰1929年4月20日出生在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童年亲历战火,他从小立志为祖国强盛而奋斗。194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大学采矿系,半年后进入清华大学航空系。
求学期间,温俊峰得知志愿军入朝作战,空军缺少飞机,暗下决心要学好知识建设强大空军。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参与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初建,领导筹建了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薄壳强度课题研究组,先后完成《三层圆柱壳超出弹性极限之稳定性》《喷气发动机壳体零件强度计算》《冲压发动机构造》等论著。
1967年,国家作出“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在贵州建设生产歼击机和教练机的三线航空基地。“我没多想,就申请到贵州工作,因为在那里可以更好地释放我的光和热。”温俊峰生前这样提起自己人生中的重要选择。
初到贵州,温俊峰白天和众多建设者一起忙设计,晚上就到工地建宿舍、修马路、安设备。“大家争分夺秒地忙活着,真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温俊峰曾回忆,“后来厂房建好了,生产开始了,发动机的轰鸣声响起来了,我们的干劲更足了。”
在黔中大地的20载岁月里,温俊峰主持设计研制了涡喷7、涡喷13系列多种型别的发动机。这两个系列发动机是当时配装国内歼击机主战机种的动力装置,撑起了近半个世纪的中国长空。
涡喷13发动机研制曾遇到艰难时刻——发动机在进行高空台模拟试验时,发生了“放炮”现象(即在运行过程中发出类似鞭炮爆炸声)。外界纷纷质疑温俊峰,认为首批试制的涡喷13发动机无法上天。
面对巨大压力,温俊峰冷静分析原因,提出了“实事求是、敢于负责、多做试验”的科学验证方法。经研究,他发现“放炮”现象的原因并不是涡喷13的质量问题,试飞是绝对安全的。
首飞前,外界对他的质疑仍然没有消除。有人甚至说:“若首飞出现问题,温俊峰要坐牢!”但温俊峰相信研制团队科研试验结果与科学素养,毅然在20多份文件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当看到装着自己研制的航空发动机的飞机一飞冲天,首飞成功,温俊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987年,温俊峰调到烟台大学任教,他始终不忘奋斗几十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他兼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贵州航空发动机公司技术顾问等职务,持续参与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发工作。
晚年,温俊峰牵挂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航发贵阳所”)的发展,90岁高龄的他亲笔写下“实事求是、试验验证、厂所结合、再创辉煌”的寄语,勉励新时代航发人突破研制瓶颈、攻克核心技术。
“温院士离开了我们,但他用毕生实践铸就的‘动力报国’信念将永远指引我们以核心技术突破扛起‘铸心’使命,在攀登航空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勇毅前行。”中国航发贵阳所专职型号总师黄维娜说。
中国航发贵阳所党委书记张金锋表示:“作为新时代航发人,我们将永远铭记温院士在贵州深山里的坚守,在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新征程上续写‘中国心’的辉煌篇章!”
心随银翼破云去,志在青山铸剑芒。后继者将不忘使命,奋勇向前!(记者 孙 瑜)
(科技日报)
北有万里长城,南有千里屯堡。屯堡,是明风淮韵六百年的穿越与嬗变;是坚守,是传承,也是创新。屯堡,更是屯堡人血液里,奔涌不息的家国情怀。《屯堡·家国六百年》,邀你一起,循道贵州,梦回明朝……
当地时间7月8日,意大利贝加莫的机场因跑道事故短暂停止航班起降。贝加莫-米兰机场管理局表示,由于滑行跑道上出现的问题,贝加莫奥里奥阿尔塞里奥机场所有航班从当天10时20分至12时暂停起降。7月8日,贝加莫的机场因跑道事故短暂停止航班起降,当地媒体称有人被吸入飞机发动机有当地媒体报道称,未透露姓名的机
山相连,水相依,情相融。贵州与重庆的交往,一直十分密切。黔北极地道真,6个乡镇与重庆接壤,境内川黔商贸茶盐古道至今尚存,两地群众相融相亲、往来频繁,携手共进由来已久。紧邻成渝,道真清楚认识到,优越的区位、优良的生态、优厚的资源,是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优势所在。“依托新遵义,‘挂档’大重庆,实现新
“我来榕江是为了做村超的志愿者,没想到遇到了洪水,现在我想继续留下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6月29日晚,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来自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的退休教师陈忠裕说。这两天,因为媒体的报道,陈老师在贵州榕江做志愿者的事情被很多人知道,认识陈老师的人会说,“那位很有故事的老师,又有新故事了。”贵州榕
榕江发布微信公众号29日消息,6月28日强降雨天气过程已结束,经调度,榕江县江河湖库汛情平稳。根据《榕江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于6月29日10时00分终止防汛I级应急响应,转入常态化防汛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继续做好应急值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认真抓好汛期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