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成高利贷灰产套路,手机租赁本就是伪命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4:45:00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验过「租手机」?如果我说曾经以免押金、低成本、按需付费为特点的数码产品租赁行业,已经成为高利贷的外衣,不知道大家是否会惊讶呢?

前段时间,《财经调查》节目曝光了一种的「高利贷」套路——手机以租代售。简单来说,商家把手机分期的金额和高额利息包装成每个月的租金,再用超长的租期(一般一年)和极高的违约成本构成以租代售的闭环。

除此之外,也有部分非法小贷企业借用抵押回租的模式,以用户手机为抵押物,将每个月的高息还款包装成「租赁费用」,收取远高于法律规定的利率。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但问题是,为什么这些打擦边球的灰色产业,都不约而同的看上了「手机租赁」呢?

生于信用免押时代的手机租赁

从运行机制来看,无论看似「正规」的以租代售模式,还是钻法律空子、巧立名目的抵押回租模式,其本质都是将高额的「月供」包装成租金,用租赁行业市场自由定价的空间容纳远超法律允许的民间借贷利率(400% LPR以上)。

而数码租赁行业的发展,其实和2015年商业信用体系建立有一定关系。2015年,人行批准了芝麻信用等8家机构进行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芝麻信用分「横空出世」。基于芝麻信用分体系,租赁行业迎来信用免押的时代。

免押的业务模式大幅降低了消费者租赁的门槛,拓宽了租赁行业的业务范围。毕竟在押金年代,没有人会用半台手机的押金去租一台手机——我有那钱还不如直接买,只有汽车等「大件」才会考虑租赁。

图片来源:人民网

在免押金这个背景下,数码产品租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5年乐租推出手机租赁业务;2016年人人租上线租赁业务;2017年享换机成立。翻看《人民周刊》的报道(2018/24),2018年仅在蚂蚁信用上提供手机租赁服务的企业就有21家。

在当时,各租机平台主打的还是「随用随租」「为使用付费」,租期选择也非常灵活。以小雷自己为例,当时某些租机平台甚至允许「按周起租」,用来做App测试极为方便。

但手机不同于相机、汽车等「大件」,更新速度极快,这意味着租机平台必须在手机过时之前就回本(租金收入大于二手折旧),这从一开始就有悖于租赁市场长期回本的特点。鲸准研究院发布的《2018手机租赁行业研究报告》指出,手机租赁行业排名靠前的创业公司年成交量大约仅20万部,还不到整个手机市场交易量的1%。

「以租代售」已成高额分期的幌子

为了保证一年之内手机必然可以回本,有些租机平台动起了歪脑筋:如果拉长每台手机的最短租期,那不就能保证租机模式的「回本率」了吗?自此,手机租赁开始了「以租代售」的新时代。

一方面,以租代售的模式绕开了2017年由教育部提出的「取缔校园贷款业务」规定,即禁止网贷机构向学生发放校园贷:

租机模式下,租机平台都没有向大学生直接发放贷款或提供分期支付,而是允许学生「以月为单位租赁设备,租满12个月只要补差价(如有)就能带走设备」,为学生等高消费能力、低还款能力的群体提供「变相分期」的业务。

图片来源:雷科技

另一方面,因租赁不属于贷款,不存在「利率」这一说法,租机平台对租金拥有自由定价权,可以用每月高租金来实现实质性的「高利贷」。时至今日,仍有部分手机租赁平台强制用户必须租满365天。而在《财经调查》的报道中,某平台更是用长租期+高租金+高买断费用,叠加出官网标价1.27倍的售价和47%的超高年化。

「抵押回租」成了黑网贷的新套路

尽管以租代售47%的超高年化(2025年3月LPR为3.1%,400%LPR即12.4%)已经足够触目惊心了,但和近几年黑网贷常用的抵押回租模式相比,以租代售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简单来说,抵押回租模式分为两个部分:出售和回租。用户需要把正在用的手机(或其他数码产品、假定价值9400元)「出售」给商家,商家以8400元的估价给用户打钱。然后用户与商家签约,以每个月800元、共12个月的方式向商家「租」这台卖出去的手机,商家承诺租满12期后无需归还手机,实现「以租代售」。

图片来源:微博

尽管套了二手交易和租赁的壳子,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其实就是抵押赎回的交易模式,只不过用租赁的幌子「规避」了400%LPR的利率限制。而实际上,用户也不需要真的把这台手机寄给商家,只要下载商家定制的「监管软件」即可。根据微博上的反馈,这些平台还会以「服务费」「手续费」「银行费用」的名义收取额外费用,属于名副其实的「砍头」高利贷。

手机租赁本就是一个伪命题

但话又说回来,从2015年发展至今,信用免押租赁市场已经相当成熟,为何唯独手机租赁市场问题频发?在雷科技看来,这和行业制度不完善,以及手机租赁本身的特点有关。

首先,手机和运动相机、无人机、专业镜头等产品有着天然的不同。对绝大多数用户来说,GoPro、大疆、长焦镜头等设备不存在「日常使用」的可能,一年可能都用不了10天。对于这些产品,租赁可以绕开高昂的购买成本和二手出售的折旧损失,是个更实惠的做法。

图片来源:雷科技

手机是一个每天都要用的电子产品,即使购买新机,其持有成本也能分摊到一年365天中,且手机折旧相对不明显。除了产品拍摄、软件调试等特殊情况外,一般消费者其实用不上「租机」。

而对商家来说,因手机更新频率高,过时速度快,每台手机回本窗口极短。一般来说,一款Android旗舰手机在发布10-18个月后就会失去租赁价值。这意味着商家必然会要求用户签订超长租期,保证手机出租一次就能回本。对于某些高价手机,商家更是打出了455天的超长租期,力求「一单回本、两次就赚」。

再加上当前手机租赁行业并没有真正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商家可以大胆地将超限利率体现在「租金」上,绕开金融牌照、利率限制等监管。在这样的环境下,钻漏洞、走歪门邪道可以说「已成必然」。

当然,在媒体曝光后,有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租赁市场的乱象,某租赁平台更是连夜打出道歉信。但短期的重视并不能解决手机租赁市场长期的乱象,且因刚刚提到的手机更新快的特点,手机租赁也很难复制镜头、无人机等品类的租赁模式。更不用说手机品牌和电商平台正力推「分期付款」服务,手机租赁的生存空间已经所剩无几了。

回过头来看,手机租赁与其说是免押租赁时代的全新尝试,倒不如说是制度不完善时的特殊产物。随着中端手机性价比提升、购机成本下降和二手交易体系的逐渐完善,小雷个人认为,这种披着「租赁」外衣的高利分期,也是时候退出历史舞台了。

本文来自“雷科技”,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