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8 17:00:00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要善用“大思政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
用信仰支撑信念,让思政课有力量。对党和国家的忠诚,来源于政治上的坚定;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从根本上讲,要用理论的强大思想力引领学生,尤其要树立起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党的百余年奋斗史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讲好思政课,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关联。通过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学生头脑,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用坚定的信仰支撑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入自身的学习生活和人生追求中。
用情感滋养情怀,让思政课有质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人不仅是思维的存在,更是情感的存在。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是建立全息课堂、激发生命感知、增强情感认同的重要方式。当前,数智技术为情感情境的营造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更重要的是思政课教师的共情能力和语言魅力,要用富有时代气息的、生命美感的生动语言讲好历史故事、讲好榜样故事,才能真正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
用思想点燃理想,让思政课有能量。通过影响学生的思想,从而影响其行为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帮助学生提升思想水平,从而指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增强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这其中,既要有思政课教育的显性引导,也要有专业课教育的隐性作用。“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每门课都要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引导其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廓清迷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激发动力,立志成为有用人才。
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支撑。我们要深刻把握“大思政课”时代内涵,坚持守正创新,在内容建设上强化理论厚度,在方法创新上凸显时代特征,锲而不舍提升思政课质量,着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者:河北师范大学 袁晓静)
编辑:郑健龙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这些来自农业育种、社会治安、研发一线、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劳动者们,用智慧和汗水诠释了新时代的劳模精神。他们以实干为笔、以奋斗为墨,在各自岗位上书写着“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篇章,彰显了中国劳动者勇攀高峰的坚韧与担当。来源:闪电新闻
为弘扬五四精神,培育爱国主义情怀,丰富机关文化生活,在第76个“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拉布大林边防管护队开展以“传承五四薪火 绽放奋斗青春”为主题的“五四”青年节经典诵读活动,展现新时代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活动现场,青年们或深情朗诵李大钊先生的《青春》,以铿锵有力的语调重现革命先驱对理想信念的执
在机器轰鸣的航天装配车间,在焊花飞溅的高铁焊接工位,在精密仪器的操作台前——新时代的中国工人正用双手诠释着“技能报国”的深刻内涵。2025年,恰逢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回望百年工运史,从“劳工神圣”的觉醒年代到“工匠精神”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技能人才的成长轨迹始终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习近平总
【来源:甘肃发布】学生精心制作陶罐。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张莉芳 摄在临洮县第一实验小学的陶艺工作坊里,六年级学生杜溪正专注地揉捏着手中的陶泥,在辅导老师陈举和泥塑非遗传承人翟建民的指导下,一件带有马家窑经典漩涡纹饰的陶罐逐渐成形。“七年前刚开始义务教学时,有的学生对这个还很生疏,现在已经有学生能独
【来源:杭州发布】近日,刻有“西湖大学”名字的校铭石在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北校门落成,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的最后一块拼图即将被合上。西湖大学建设工程三期总用地面积4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6.14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为34.8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1.26万平方米。一起来即将落成的云谷校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