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4:28:00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在科幻电影中,人们常常看到角色通过手势直接操控悬浮在空中的全息图像,如今,这一场景正在从虚构走向现实。一项混合现实技术的突破使得可以物理操控的全息图像成为可能。
在 3 月 6 日上传至 HAL 开放档案库的一项新研究中,科学家们探索了如何利用弹性材料作为体视显示器(volumetric display)的关键组成部分,实现对三维全息图像的抓取和触碰。这项创新意味着人们能够像操作实体物体一样与 3D 图形进行交互,例如用手抓住并移动一个虚拟立方体,而不会损坏全息系统。尽管该研究尚未经过同行评审,但科学家们通过视频展示了这一技术。
“我们已经习惯了与手机的直接交互,比如用手指轻点按钮或在屏幕上拖动文件 —— 这种交互方式对人类来说是自然且直观的。这个项目使我们能够将这种自然交互应用于 3D 图形,利用我们与生俱来的三维视觉和操控能力。”该研究的主要作者、纳瓦拉公立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阿西尔・马尔佐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据IT之家了解,研究人员将在 4 月 26 日至 5 月 1 日在日本举行的计算机系统中的人为因素(CHI)会议上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全息图像在当今社会并不陌生,它们被用于增强公共展览或作为智能眼镜的核心部分,然而,能够与之进行物理交互一直被认为是科幻电影中才能实现的事,比如在漫威电影《钢铁侠》中出现的场景。而这项新研究首次实现了用双手在空中操控 3D 图形。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了全息技术的工作原理。在支持全息图像的体视显示器中,核心部件是一个扩散器。这是一个快速振荡的、通常是刚性的薄片,数千幅图像会同步投影到其不同高度的位置,从而形成 3D 图形,也就是全息图像。
然而,振荡器的刚性意味着如果它在振荡时与人手接触,可能会损坏或造成伤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尚未公开具体细节的柔性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在不损坏振荡器或导致图像恶化的情况下被触摸。
在此基础上,人们得以操控全息图像,但研究人员还需要克服弹性材料在被触摸时发生变形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进行了图像校正,以确保全息图像能够正确投影。
尽管这一突破仍处于实验阶段,但如果实现商业化,其将有着诸多潜在的用途。研究人员在声明中表示:“屏幕和移动设备等显示设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用于工作、学习或娱乐。能够直接操控的三维图形在教育领域有着应用前景,例如可视化和组装发动机部件。此外,多个用户可以在无需虚拟现实头显的情况下进行协作交互。这些显示器在博物馆等场所尤其有用,参观者可以轻松地走近并与内容互动。”
负极材料作为锂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近年来个性化、定制化需求日益增长,吸引了全球范围内诸多企业参与其中。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产业链上市公司应如何实现突破?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探索。其一,以技术创新锻造差异化竞争力。技术创新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始终将技术研发置于核
OpenAI近期开始租用Google的AI芯片(TPU)来训练ChatGPT及其他AI产品,这一举措可能挑战英伟达在AI芯片市场的长期主导地位。Google正在积极推广其自研的“张量处理器”(TPU),该芯片此前仅供Google内部使用。如今,Google已成功吸引包括苹果在内的多家科技巨头,以及由
又一例重大资产重组终止。呈和科技(688625)6月26日晚公告,公司此前公告拟以现金方式收购芜湖映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映日科技”)合计不低于 51%股权。《收购意向协议》签署后,公司积极组织交易各方推进本次交易,但未能就本次交易事项的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意见。交易各方一致同意终止本次交易事项,并
6月13日,湖南发布关于“罗某宇坠楼事件”的情况通报。通报全文如下:2024年5月8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研究生罗某宇在租住小区坠楼身亡,公安机关第一时间介入调查,认定系跳楼自杀身亡,排除刑事案件。2024年8月以来,罗某宇家属向湖南省卫健、公安等部门寄送举报材料,并通过网络反映相关问题。相关部门高
重庆市渝中区依托房源码和智能门锁,以及多个职能部门的大数据,全区上线网约房数字管理系统。同时,运用数字化手段建立“一房一码”动态积分管理机制,规范网约房线上报备、复核、赋码、监管、退出等全流程机制。(据《工人日报》6月8日报道)网约房作为一种新型住宿业态,如今备受外出旅行人群青睐。随着这一行业快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