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4:28:00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在科幻电影中,人们常常看到角色通过手势直接操控悬浮在空中的全息图像,如今,这一场景正在从虚构走向现实。一项混合现实技术的突破使得可以物理操控的全息图像成为可能。
在 3 月 6 日上传至 HAL 开放档案库的一项新研究中,科学家们探索了如何利用弹性材料作为体视显示器(volumetric display)的关键组成部分,实现对三维全息图像的抓取和触碰。这项创新意味着人们能够像操作实体物体一样与 3D 图形进行交互,例如用手抓住并移动一个虚拟立方体,而不会损坏全息系统。尽管该研究尚未经过同行评审,但科学家们通过视频展示了这一技术。
“我们已经习惯了与手机的直接交互,比如用手指轻点按钮或在屏幕上拖动文件 —— 这种交互方式对人类来说是自然且直观的。这个项目使我们能够将这种自然交互应用于 3D 图形,利用我们与生俱来的三维视觉和操控能力。”该研究的主要作者、纳瓦拉公立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阿西尔・马尔佐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据IT之家了解,研究人员将在 4 月 26 日至 5 月 1 日在日本举行的计算机系统中的人为因素(CHI)会议上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全息图像在当今社会并不陌生,它们被用于增强公共展览或作为智能眼镜的核心部分,然而,能够与之进行物理交互一直被认为是科幻电影中才能实现的事,比如在漫威电影《钢铁侠》中出现的场景。而这项新研究首次实现了用双手在空中操控 3D 图形。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了全息技术的工作原理。在支持全息图像的体视显示器中,核心部件是一个扩散器。这是一个快速振荡的、通常是刚性的薄片,数千幅图像会同步投影到其不同高度的位置,从而形成 3D 图形,也就是全息图像。
然而,振荡器的刚性意味着如果它在振荡时与人手接触,可能会损坏或造成伤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尚未公开具体细节的柔性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在不损坏振荡器或导致图像恶化的情况下被触摸。
在此基础上,人们得以操控全息图像,但研究人员还需要克服弹性材料在被触摸时发生变形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进行了图像校正,以确保全息图像能够正确投影。
尽管这一突破仍处于实验阶段,但如果实现商业化,其将有着诸多潜在的用途。研究人员在声明中表示:“屏幕和移动设备等显示设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用于工作、学习或娱乐。能够直接操控的三维图形在教育领域有着应用前景,例如可视化和组装发动机部件。此外,多个用户可以在无需虚拟现实头显的情况下进行协作交互。这些显示器在博物馆等场所尤其有用,参观者可以轻松地走近并与内容互动。”
关于印发《信阳市住房公积金缴存业务规范》《信阳市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规范》《信阳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规范》的通知信房金字〔2025〕15号中心各管理部、机关各科室:为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我市住房公积金业务办理,切实维护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合法权益,保障住房公积金安全、高效运行,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金
杭州避暑纳凉点关闭公告各位市民朋友:今年杭州人防工程避暑纳凉点将于 9月1 日正式关闭,陪伴大家度过炎炎夏日的 6 处纳凉场所,将圆满结束本年度的服务。自市国动办首次开放避暑纳凉点以来,至今已连续23年为市民提供这份清凉公益服务。多年来,这一举措已成为杭州夏日里一道温暖的民生风景线,承载着无数市民
在临沂客户端讯 8月26日上午,齐自豪成功捐献27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临沂市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达到了150例。从2007年到2025年,从第1例到第150例,这一条生命之路,临沂坚持了18年。如同一道希望之光,穿透绝望的谷底。每一例捐献的背后,都是捐献者用热血创造的生命奇迹,是一个重获新生的家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在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顶部,重达千吨的“镇楼神器”电涡流阻尼器,让这座中国第一高楼在狂风暴雨中“屹立如松”,其“上海慧眼”的造型令参观者叹为观止。这是国际上首次将电涡流阻尼器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抗风控制。很多参观者不知晓,这一千吨级阻尼器的原创技术由中国工程院院
我们都知道上下班路上出的事故可以认定为工伤那提前上下班的路上呢?提前7分钟下班遇车祸身亡公司:私自早退不算工伤近日,山西省人社部门通过一系列案例及法律规定,为大家解析其中关键。2023年8月23日17时53分,某电子公司员工卢某下班打卡后驾车离开厂区,7分钟后在距离公司3公里的路口遭遇交通事故,经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