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6 06:30:00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保护主义抬头的复杂背景下,中欧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不仅关乎两大经济体的切身利益,更对世界经济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7月24日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时指出,“中欧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应该也完全能够在发展中实现动态平衡。”这为中欧经贸关系行稳致远指明了方向,彰显了中方愿携手欧方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确定性的胸怀与担当。
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是中欧经贸的本质底色。从历史看,过去50年,中欧双边贸易投资快速发展,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中欧贸易额从建交时的24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7858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从几乎为零增长到2600亿美元。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成为连接亚欧的黄金通道。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对欧盟进出口1.3万亿元,相当于每分钟都有超过1000万元的贸易往来。这些数据背后是市场机制的强大驱动力,更是双方企业对彼此合作前景的坚定信心。从结构看,中欧经贸关系的生命力,植根于双方经济结构的天然互补性。欧洲在高端制造、精密仪器、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医药化工、奢侈品制造等领域拥有深厚积累,中国则具备超大规模市场、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和持续升级的消费能力,中欧深度融合的产业协作,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岗位,也让双方消费者共享了发展红利。从趋势看,中欧经贸合作空间广阔,可以进一步发挥经济互补优势,聚焦服务贸易、科技创新、绿色经济、第三方合作等领域,培育更多合作新增长点。
中国高水平开放为合作开辟新空间。当前,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升级带来的市场机遇前所未有,为欧洲企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从高端医疗器械到绿色智能汽车,从婴幼儿配方奶粉到文化创意产品,欧洲优质商品在中国市场广受消费者认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等平台成为欧洲企业拓展对华业务的“黄金通道”。如今,宝马、奔驰、大众等德国车企在华销售全球占比均超过30%,德国车企在华利润是本土利润的30倍。欧洲化工、光学、航空航天等领域产品占中国进口总量保持在30%以上,部分甚至超过50%。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是中国对外商签的第一个全面、高水平的地理标志保护双边协议,是中欧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里程碑。协定自生效以来,安吉白茶、金华火腿、法国香槟等越来越多优质产品走进对方市场,为更加开放的中欧合作增添新动力。更重要的是,中国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服务业开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这些举措正在为欧洲企业创造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相向而行需要摒弃短视思维。中欧经贸合作体量大,难免存在一些分歧摩擦,但不能因分歧而放弃合作,关键在于通过坦诚沟通来管控和化解分歧,双方应该也完全能够在发展中实现动态平衡。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中欧更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合作成果,共同抵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关税霸凌。然而,近期欧洲一些国家出台的投资审查、技术限制等措施,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也让欧洲企业面临供应链中断、成本上升的风险。健康的经贸关系需要双向开放、平等相待。中方始终欢迎欧洲企业来华投资,也期待欧方秉持公平竞争原则,保持贸易和投资市场开放,克制使用限制性经贸工具,为中国企业赴欧投资兴业提供良好营商环境。
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经济体,肩负着做动荡世界中稳定性力量的共同责任。国际形势越是严峻复杂,中欧就越要加强沟通、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只有中欧充分认识双方经贸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本质,相向而行、双向奔赴,才能共同抵御全球经济的“逆风”,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动能。(作者:郭 言 来源:经济日报)
新华社昆明9月9日电 专访|全球南方媒体应发挥积极作用 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访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副社长戈麦斯新华社记者陈寅 江雪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副社长亚历杭德罗·戈麦斯日前在云南昆明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全球南方媒体必须团结起来,在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和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当地时间9月5日,2025年德国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 2025)开幕。TCL通过TCL实业与TCL科技,携智能终端、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三大产业重磅亮相。今年是TCL连续第15年参展IFA,作为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TCL此次别出心裁,首创“把冬奥赛场搬进IFA场
参观者在中国美术馆观看展出作品《百团大战》。新华社发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挺进晋东北。资料图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新华社发雕塑作品《前赴后继》。新华社发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本文转自【新华社】新华社沈阳8月30日电(记者王优玲)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海翔30日表示,要紧紧围绕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目标,从规划建设运营治理全生命周期统筹考虑,创新城市规划的工作方法。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30日在沈阳举行。秦海翔在会上说,现行的一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