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09:48:00
3月31日,沈阳市15个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示范项目迎来“及时雨”——首批5040.38万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拨付至企业。沈阳作为全国首批20个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之一,迈入政策红利加速释放新阶段。
自2024年6月入选国家试点以来,沈阳市以“点线面”协同攻坚为抓手,累计撬动工业技改投资3293.7亿元,推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工业技改投资增速达35.9%,数字化转型核心指标跃居全国前列,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政策赋能:3亿元定额奖励撬动产业升级
2024年6月,沈阳市成功入选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上榜城市。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给予3亿元定额奖励,重点支持“点线面”三级示范体系建设:“点”上聚焦头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线”上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升级,“面”上实施产业集群及园区绿色化转型。
沈阳市工信局立足产业基础,锚定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四大优势行业,遴选新松机器人、东软医疗等20家龙头企业,打造标杆示范项目,形成以点带链、以链促面的辐射效应。
成效显著:数字化转型提速
试点实施以来,沈阳市工业升级步伐全面提速。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305个,总投资规模突破3293.7亿元;四大试点行业技改项目达107个,完成投资65亿元。
其中,数字化转型成效尤为突出,重点规上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提升至82.8%和71.5%,较上年增长2.8和3.3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增速达35.9%的亮眼成绩,助推沈阳在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中跃居第23位,创历史新高。
未来布局:智能工厂与绿色制造双轮驱动
沈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智改数转网联”新技改路径,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纵深发展。一是强化示范引领,加速新松、东软等20个标杆项目建设,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沈阳经验”;二是实施“双一百培育”工程,分层培育智能工厂,力争年内新增先进级智能工厂15家、卓越级和领航级智能工厂2家,打造10家链主企业数字化协同新模式;三是聚焦绿色制造,推广节能降碳技术,支持重点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构建全链条绿色产业生态。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黄超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张红军
在刚刚落幕的电商年中大促中,相机成为各类消费品中的一匹“黑马”,居辽沈地区成交额增速最高的商品品类。记者6月25日走访中了解到,在智能手机冲击下曾一度遇冷的相机市场,因直播、短视频以及年轻人“出片”需求的兴起而重新焕发生机,“流量”经济正在为传统行业打开一条新的消费路径。近日,在三好街一家门店,前来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通讯员 古英杰 张梓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武监管支局主动作为、协同发力,会同县发展和改革委等部门“建机制、搭平台、优规划”,切实做到“激活力、提质效、防风险”,全力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见效,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靠前谋划、精心组织,画好机制“同心圆”迅
观点网讯:6月23日,信达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对2023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债券票面利率进行调整,并明确了投资者回售实施办法。公告显示,该期债券简称为“23信达地产MTN002”,发行金额为10亿元,起息日为2023年7月21日,发行期限为2+2+1年,债项余额保持10亿元,最新评级情况为A
据悉,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政策没有变化,补贴资金使用进度符合预期,第三、四季度中央资金将陆续下达。#三四季度以旧换新国补资金将陆续下达#据了解,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等相关部门共同落实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延续2024年好的经验做法,直接向地方安排30
中铸新材工业(江苏)有限公司全力推进子公司项目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将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并正式投产。投产后,可实现年产200套高性能成套智能装备及4万吨不定型耐火材料,这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为全区实体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再添新动能。在子公司项目——中熔智能装备(江苏)有限公司的建设现场,记者看到,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