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1:14:00
在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深度碰撞的时代,西安美术学院书法系与影视动画系联合团队以“三维书法”为突破口,深耕陕西省内博物馆馆藏书法资源的创新转化,打造“墨韵立方”项目。近期,团队在传统书法立体化表达、科技赋能文化遗产活化等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跨学科融合让千年墨韵在三维空间中重焕生机,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提供了可复制的“西美方案”。
“墨韵立方”以“传统书法基底+数字技术赋能”为核心理念,构建起“解构—重构—体验”的三维创作闭环:从碑帖到空间的语言转译团队选取陕西省博物馆馆藏《颜氏家庙碑》《玄秘塔碑》等经典碑刻,运用高精度扫描技术提取书法线条的笔触细节,通过Blender等三维软件将二维墨迹转化为可量化的空间数据。例如,在还原“颜体”雄浑笔意时,团队突破性地将中锋行笔的压力变化转化为立体模型的厚度渐变,使“筋肉”质感在三维空间中具象化,首次实现了“笔力可触”的视觉呈现。
引入Stable Diffusion人工智能模型进行风格化训练,针对不同书体特征生成超300种三维书法变体,创作效率较传统手工建模提升60%。同时,通过动态光影模拟技术,使书法线条在不同角度下呈现“墨色浓淡变化”,如在《兰亭序》三维化作品中,侧锋留白处的光影折射完美复现笔墨韵律,评价为“数字时代的笔墨再生”。
让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活”起来,这个项目不仅是艺术创新,更是对文化遗产活化路径的深度探索,团队制作的“三维书法”系列短视频在抖音、小红书等播放量超5万次,#看见书法的第三维#话题引发年轻群体对传统书法的二次关注,评论区中“原来书法可以这么酷”成为高频词。同时项目成果在“浪潮杯”2024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中获得全国银奖。
从宣纸上的黑白线条到三维空间中的光影交响,西安美院团队的实践证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不必是“破旧立新”,而是“以新释旧”的创造性转化。当颜真卿的雄浑、柳公权的劲挺在数字技术中获得立体表达,当博物馆的残碑拓片在AR场景中重获新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艺术形式的突破,更是一个古老文明与当代科技的深度对话。随着“墨韵立方”项目的持续推进,这支年轻的跨学科团队正以笔尖为刃,在数字时代的画布上,为传统书法雕刻出更具生命力的未来。
(通讯员 曹新卓 伊文凯)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在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一枚枚形态各异的葫芦,经由匠人之手,蜕变为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密码的艺术珍品。东辽葫芦画,这门将民俗信仰与艺术创造力巧妙融合的技艺,不仅延续着 “福禄” 文化的千年文脉,更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书写出民间艺术振兴的崭新篇章。葫芦,自古便是中华民俗文化中极具象征意义的载体。其音近
第1眼TV-华龙网讯(陈雨)在我国,油茶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更承载着推动乡村振兴、保障粮油安全的使命。重庆,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油茶生长的理想之地。近年来,重庆市林科院科研团队在油茶科研领域持续发力,从资源调查到良种选育,从栽培技术创新到全产业链技术提升,一系列成果为油茶产业发
2025年3月31日凌晨4点49分,西安雁塔区某路段的路灯还泛着冷光,路上鲜有行人。罗某某戴着头盔,驾驶着一辆普通二轮摩托车行驶——谁也没想到,一场悲剧即将降临。图片素材与事件无关(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当车辆行至某小区门口时,罗某某突然发现路边停着一辆小型普通客车,可来不及刹车,摩托车径直撞向了车
作者:坤舆商业观察 高见重组胶原蛋白,这个曾被视为小众科研的名词,正成为医美行业新的流量入口。短短两年时间里,从华熙生物、巨子生物到锦波生物,国产厂商陆续端出了重组胶原蛋白产品,试图接替玻尿酸,成为新一代“利润引擎”。但在光鲜的市场故事背后,技术路线、检测标准和监管走向的争议正在酝酿。国内企业普遍采
新消费热潮涌动,产业潜力巨大从0糖0脂0卡的健康饮品到一键拍摄360°沉浸式视频的全景相机,从48小时完成AI打板的潮玩到1小时联动千家配件商完成供料的小家电AI供料调动系统,新消费产业正在成为多类新质技术交叉应用的载体。在近日召开的首届新消费产业发展大会上,零点有数发布《全球新消费产业革命典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