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北京有什么名胜古迹 ?明十三陵地区名胜古迹、简介,都在这里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0 10:34:37    

明陵布局

明十三陵包括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共13处。明代皇陵的主要特点是陵园规模庞大而完整,建筑群体集中,院落层次分明,讲究中轴对称,明十三陵为典型代表。

由于中国古代的风水观念,这13座陵园坐落在群山环抱中,取阴阳会合、龙虎踞守之意。其布局为:陵园总门户——大红门(又称大宫门)、门外1000米处的石牌坊(意在显扬帝王功德)、门内神道(也称陵道,通往各陵)、神道前端的碑亭(内竖石碑,由4根华表环绕)、神道两旁的石象生(用于驱邪镇墓)、棂星门(又叫龙凤门)、七孔桥,之后通往各陵。明代各陵一般依次包括以下几种建筑:大门、碑亭、恩门、恩殿、明楼、宝顶。恩门和恩殿是仿照明代宫殿的一种建筑;明楼用于供奉皇帝牌位;宝顶俗称坟头,下埋地宫,放置帝后灵柩。

十三陵神道

明十三陵神道始建于宣德十年(1435),主要建筑包括石牌坊、神功圣德碑、石象生、龙凤门等建筑。这些不仅是皇威的象征,也营造了庄严肃穆的谒陵气氛。石牌坊是十三陵的门户,谒陵时的必经之路。神功圣德碑亭造型华丽,是全国不多见的艺术珍品。石象生是神道的精华所在,共18对,石雕造型庄重,雕刻细腻,栩栩如生,与陵区肃穆的气氛浑然一体。神道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十三陵整个陵寝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神道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改善环境,昔日的颓败景象,如今已经变成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旅游场所,每天接待数以千计的中外游客。

石牌坊

石牌坊位于十三陵神道最南端。明世宗在位期间改礼制建坛庙,大兴土木,给北京留下了不少辉煌至今的建筑。这座石牌坊,是他主持下的著名建筑之一。当时建造的目的是为旌表朱氏祖先的丰功伟绩,系功德牌坊。这座石牌坊为青白石仿木结构,五门六柱十一楼,牌坊的特点是形体高大、雕刻精细、各部位比例谐调适度,是我国石牌坊中的艺术杰作,也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大、最早的石坊。石牌坊夹杆石四面有浮雕,刻有8对狮子滚绣球、16条生龙,造型生动。六根大柱排空屹立,上系蓝天,下接白云,远远望去好似神话传说中的南天门。关于牌坊的建造,相传是鲁班爷提醒建筑者用土埋的办法来矗立石碑的。

神道石象生

神路两侧的石象生是一组大型雕刻群,始建于1435年。24兽,12人,共18对,36个。包括狮子、獬豸、骆驼、麒麟、马、象各4匹,二卧二立,气宇轩昂。其后则是恭立着的武臣、文臣、勋臣各4个。石象生雕刻精致、栩栩如生,它们表示皇帝死后也要和生前一样主宰一切。这些巨大的石雕,有的体积达30多立方米,是利用冬天在路上泼水成冰,将雕像放在冰道上拖运到这里的,是十三陵最具代表性的石雕艺术品。过了石象生,就到了龙凤门(又名棂星门)。此门有三个门洞,六根门柱均为石制;三门额坊中央都有石雕火珠,故又称火焰牌坊。

长陵神功圣德碑

明十三陵各陵寝均有神功圣德碑亭。亭内树碑,用以彰显皇帝的功德。其中,长陵神功圣德碑亭建于总神道上,其余各陵神功圣德碑亭均建在近陵处。长陵神功圣德碑亭现保存较好,其形制为重檐歇山顶,四面各辟券门,亭壁下部有石雕须弥座,再下承以陡板式台基。亭内树一石碑,螭首(六螭下垂式)龟趺,土衬石的上部浮雕海浪漩流。碑首正面刻有篆额“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身正面刻有明仁宗朱高炽撰文,翰林学士程南云书的神功圣德碑碑文;碑背刻有清高宗乾隆五十年(1785)御制诗《哀明陵三十韵》;碑的左侧刻清高宗乾隆五十二年(1787)御制诗;碑的右侧刻清仁宗嘉庆九年(1804)御制文。碑石完好,字迹清晰无大损,只是碑身旧时所油朱漆已经脱落殆尽。

长陵

长陵是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及皇后的陵墓,是十三陵中修建最早、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座陵墓。陵门内有三进院落,陵门至恩门为第一院落,第二院落主体便是过去皇帝谒陵时举行祭祀仪式的恩殿。大殿为九开间,面积达1956平方米,它有一点十分特别,就是它的柱、梁、檩、椽和檐头全部使用楠木,殿内的60根巨柱,都是用整根的金丝楠木制成的,中间最大的四根直径达1.2米,十分罕见。据说,当时仅是从产地将这些巨大的楠木运到陵园,就用了五六年时间。这样粗大的楠木、如此宏伟的楠木建筑物,在全国已是绝无仅的了,所以这个殿就显得格外珍贵。朱棣当了22年皇帝,在他称帝的第6年就开始营建陵墓,共用了5年建成。

定陵明楼

明楼是陵墓的标志。定陵明楼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的陵墓,是十三陵中唯一被挖掘的陵墓。明神宗在位48年,是明朝皇帝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他的陵墓修了6年。据记载,陵墓共耗费白银800多万两,相当于当时两年全国田赋的收入。定陵的规模不如长陵,但建筑却十分精致。定陵的大部分地面建筑已经不存在了,只是明楼还完好,这是定陵地面保存最好的建筑,因其通体皆石,斗拱梁枋全由石料雕成,再漆饰彩绘,美观大方,不怕火烧。明楼内的石碑碑额篆书“大明”二字,碑身刻“神宗显皇帝之陵”七字

定陵地宫

定陵的建筑水平可以从已发掘出的地宫看出来。地宫分成前、中、后、左、右五殿,全部为拱券式石结构。前、中殿连成长方形甬道,后殿横在顶端。各殿均有一道汉白玉门,制作精巧而又符合力学原理,靠门轴处厚,门边处薄,虽重达4吨,开关仍极便捷。地面铺的“金砖”经过桐油浸泡,光润耐磨。中殿是正殿,有汉白玉雕刻及点长明灯用的青花龙缸各三个,还有香炉一个、烛台二个和花瓶二个(合称“五供”)。

富丽堂皇的定陵地下宫殿距地面27米,5个高大宽敞的殿堂全部是石结构,拱券式顶,没有一根梁柱。放置明神宗皇帝和两位皇后棺椁的后殿是最大的一个殿堂。在这里发掘出了3000多件随葬品,其中有金冠、金壶、金爵、凤冠等极其珍贵的文物。金冠是用金丝编制成的,冠顶盘有一对金龙。凤冠上镶有宝石100多块,珍珠5000多颗。游人们可以在定陵博物馆内看到这些珍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