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07:23:00
癌症的风险因素有哪些?如何早预防、早发现?日前,在重庆举行的202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启动仪式上,《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以下简称《科普知识》)正式发布,覆盖28个瘤种、41个技术,为大众提供了一份抗癌“实用指南”。
早预防 防患于未然
当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数约406.4万例。“癌症是可防可控的,许多癌症可以通过控制癌症危险因素、改变生活方式等进行预防。”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吴永忠说,希望通过核心科普知识的发布,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控意识,营造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
戒烟是降低肺癌风险最有效措施;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与肝癌密切相关,不食用霉变的食物是关键预防措施;幽门螺杆菌是明确的胃癌致病因素,分餐制能够减少病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机会……《科普知识》给出了对多种癌症的预防策略。
“保持饮食均衡、加强运动、维持健康体重是预防癌症的重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田艳涛在对科普知识解读时说,均衡饮食,多吃鱼、豆类等优质蛋白,适量摄入乳制品,避免暴饮暴食,把体重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能有效降低肿瘤发生风险。
“重治轻防,希望渺茫,癌症防控战略需要调整,把以疾病为中心转化为以健康为中心,以治疗为中心转化为以预防为中心。”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副部长陈小兵说。
《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这不仅是数字的跃升,更是14亿多人共筑的生命防线。”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说。
早筛查 掐灭“小火苗”
“体检是防癌的‘防火墙’。”田艳涛表示,很多肿瘤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定期体检,通过血液、影像、胃肠镜等检查,能发现隐藏的微小病变,实现肿瘤的早发现、早干预,大幅提升治疗效果。
《科普知识》提示,单独用一种方法筛查容易漏诊,可以联合影像学与肿瘤标志物检测,互补筛查。比如肝癌筛查时可以结合肝脏形态和甲胎蛋白检测,准确性更高。
同时,可以按高危因素分层选择筛查方法,从而减少不必要检查,提高效率。如长期吸烟者肺癌风险高,需用低剂量螺旋CT精准筛查;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应结合胃镜和幽门螺杆菌检测等。
随着技术发展,许多新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到肿瘤筛查中。如液体活检实现无创筛查肿瘤痕迹,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辅助医生识别早期癌变等。
“人工智能能够在影像分析中减少误判,提高效率,但复杂病例及罕见病变还需医生进行综合判断。”田艳涛说,人工智能是帮手,最终诊断权在医生。
早治疗 精准施策
因误信“饥饿疗法”延误治疗,因恐惧化疗放弃生机……这些令人痛心的现象,更加警醒我们了解治疗癌症的科学方法、精准施策的重要性。
《科普知识》介绍,在肿瘤治疗中,可以根据个体实际情况,联合化疗、免疫、靶向治疗等多种疗法,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治疗中需结合患者身体状态、副作用及最新研究数据优化方案。
当前,肿瘤治疗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如精准放疗能“集中火力”打击肿瘤,尽量避免伤及正常组织;机器人手术能够通过机械臂实现更精准的操作……田艳涛提示,不同的治疗、手术方式各有优势,需根据病例合理选择。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放化疗往往会给身心带来很多痛苦。《科普知识》指出,要建立心理支持与定期情绪评估机制,提供针对性情感支持,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音乐干预可改善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康复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度运动改善疲乏,提升体力。
“肿瘤防治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参与的持久战,防、筛、诊、治、康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田艳涛说,希望用权威科普照亮肿瘤患者生的希望,迎接更健康、更美好的明天。
记者 徐鹏航 周闻韬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中国体育报讯 第一届“北海新绎杯”世界围棋公开赛半决赛4月15日在广西北海涠洲岛结束。两场比赛都是中国队的“内战”,李钦诚和王星昊分别淘汰檀啸和李维清,晋级决赛。檀啸在上一轮淘汰韩国围棋第一人申真谞,立了大功。本轮面对“快刀”李钦诚,檀啸没能抵挡住对手的攻势,执白中盘落败。李维清和王星昊的对局可谓是
央广网北京4月16日消息(记者王逸群)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家移民管理局有关负责人4月15日介绍,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以来,拉动了来华外籍旅客大幅增长。截至今年3月31日,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921.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0.2%,相关政策带动入境旅游持续火热
美国《商业内幕》4月15日文章,原题:我十年前从美国中西部搬到上海,如今很难与家乡的朋友建立联系2015年我从芝加哥来到上海,确信自己会在几周内安顿下来。但当时过于自信了——我不得不调整节奏,以适应这个幅员辽阔国家的习俗。我们搬进上海高层建筑群“迷宫”,那里的人口相当于我丈夫家乡的人口数量。随着时间
癌症的风险因素有哪些?如何早预防、早发现?日前,在重庆举行的202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启动仪式上,《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以下简称《科普知识》)正式发布,覆盖28个瘤种、41个技术,为大众提供了一份抗癌“实用指南”。早预防 防患于未然当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数约406
共赴香约,乐享未来。4月14日,投资乐山·香港经贸合作推介会在香港举行。香港地区50余家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代表、香港知名人士与乐山市代表团齐聚一堂,共叙合作情谊,共谋发展大计。四川省乐山市委书记赵波致辞并作招商推介。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经济部二级巡视员金磊,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