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21:29:00
上海气象预报要换上“超级装备”了。今天(31日),上海市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创新中心启动建设,探索“人工智能+气象”应用落地。首次发布的AI气象预报模型“雨师”和“扶摇”将在今年汛期正式投运。
“雨师”由上海市气象局、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研发,专注于影响上海的突发强对流天气。上海中心气象台台长许建明介绍,“雨师”采用雷达三维数据训练模型,精准刻画雷暴单体的立体结构,这样雷暴单体的立体结构就能被看得清清楚楚,帮助人们判断对流天气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消亡。
凭借这一独特优势,“雨师”有望将强对流预警时效提前15至45分钟,让城市灾害性天气防御将多出一段“安全缓冲期”。
“雨师”短临预警模型预报结果
“扶摇”聚焦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尤其是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它是由上海市气象局、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联合打造,能够快速融合雷达、卫星、自动站、数值预报等多模态数据,率先实现区域级端到端同化和预报一体。
基于AI的高计算效率和高推理速度,“扶摇”可将气象预报频次从目前的逐一小时提升至逐10分钟级更新,预警精细程度更是有望深入到街镇一级。
“扶摇”短期预报模型预报结果
上海市气象局局长冯磊表示,将全力推进人工智能在气象领域的深度应用,打造“数据增强+AI模型+物理约束”的全新天气预报范式,在台风、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精准预报上实现突破,推动天气预报核心技术向数智化迈进。同时,构建“高质量语料+气象智能体”的气象服务新模式,挖掘大模型在垂类领域的应用潜力,赋能航运、低空等产业发展。此外,上海还将全力推动气象人工智能应用走向国际舞台,通过输出多灾种早期预警工具箱,贡献上海智慧。
原标题:《上海两大AI气象模型将于汛期投用,强对流预警时效提前至少15分钟》
栏目主编:陈玺撼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戚颖璞
步入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南A中心)展示中心,科技感扑面而来:智能交互设备闪烁着未来之光,人工智能技术体验与互动区尽显“科技范”……7月2日,记者在这片刚刚投入试运营的创新热土上,切身感受到了南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强劲脉动。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浪潮奔涌,南宁以开放之姿抢抓机遇,高标准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榕江发布微信公众号29日消息,6月28日强降雨天气过程已结束,经调度,榕江县江河湖库汛情平稳。根据《榕江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于6月29日10时00分终止防汛I级应急响应,转入常态化防汛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继续做好应急值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认真抓好汛期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年以来,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等地从积极推进首发经济、优化入境政策和消费环境等方面入手,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上海通过打造“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等大规模综合性消费节庆活动,充分激发城市消费潜力。截至目前,上海边检机关今年已查验入境外籍旅客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6月26日消息,谷歌近日宣布推出Gemini CLI(命令行界面)工具,将AI问答、内容生成等功能集成至开发者的终端界面,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简化开发流程,提升开发效率。 据谷歌介绍,该工具搭载自研的Gemini 2.5 Pro推理模型,支持高达100万个to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