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业委会给居民分红,小区自治释放民生红利丨时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11:05:00    

业委会给小区居民分现金你敢想吗?但真有人敢做,显然走到这一步不容易。广州市荔湾区的裕兴苑小区,两年前,就因为首次向业主发放20万元红利,引发了外界的热议。而今年,小区停车场新增20个车位,带来12万元收入;快递柜、电梯广告分成有5万元;再加上通过优化服务节省的7万元清洁费,总共有24万元的收益,可以全部分发给业主。不少人羡慕道:“别人家的小区究竟是怎么做到的?”(7月21日央视新闻)

近年来,小区物业给居民分红的案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宁波紫郡小区三年分红200余万元、广州祈乐苑自治后物业费不涨反降并分红等实践,不仅刷新了人们对物业管理的认知,更成为小区自治的生动样本。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小区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当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小区自治便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新的范式。

裕兴苑小区业委会办公室变身“居民茶馆”。图源:央视新闻

传统物业管理模式下,居民常与物业陷入“对立”,而自治模式将居民推到治理核心位置。当居民亲身参与决策、监督执行,对小区的认同感与责任感便自然生长。正如长沙卫技新村小区通过开发“潮汐车位”缓解小区旁医院停车难题,并创造收益,居民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到主人翁价值,自治的凝聚力由此形成。

分红机制本质是公共资源收益的合理分配,体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治理智慧。小区广告位、停车位等公共收益本属业主共有,但过去常被物业公司垄断。而自治模式通过制度设计,将这些收益纳入业主“公共账户”。例如,广东肇庆星荷豪苑业委会与物业公司就公共收益分配达成协议,既保障了业主的利益,也让物业拿到了应得的部分。这种分配不仅让居民得到实惠,更促使他们主动维护公共资源,形成良性循环。

成功的小区自治,离不开科学治理机制的支撑。从宁波紫郡小区的投票表决,到广州裕兴苑小区业主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到小区的建设与治理中,民主决策、透明监督成为关键。业委会定期公示收支明细,项目开支需业主审议,甚至通过智能系统实现远程参与,这些机制打破了传统管理的封闭性,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此外,培育居民自治能力同样重要,通过培训激发业主公共精神,鼓励退休业主发挥余热,组建志愿者队伍参与管理,多方合力推动治理效能提升。

当然,小区自治并非坦途。居民参与度不均衡、自治能力不足等问题仍待破解。但广州裕兴苑小区通过分红激发参与热情的案例表明,只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问题可在实践中探索化解。政府需完善法规保障自治权益,社区应提供资源支持,而居民更需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形成多方协同的治理网络。

物业给居民分红,不仅是经济利益的分配,更是基层民主的生动实践。由此证明,当居民真正成为小区治理的主体,管理成本可降、服务效率可升、邻里关系可睦。这种自治样本的价值,在于打破了“物业与业主对立”的固有思维,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未来,若更多小区能激活自治潜能,让分红成为常态,城市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必将迈向新台阶。

文丨汪昌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