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20:38:00
“九山半水半分田”,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贵州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
近年来,贵州立足资源禀赋,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特色突破”的山地高效农业之路。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通过科技赋能、产业融合、品牌打造,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赋能产业兴
武陵山脉腹地的铜仁市江口县,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拥有“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的独特自然条件,是发展抹茶产业的天然宝地。
走进位于江口县的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抹茶单体精制车间,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有序运转,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作业,鲜叶经过杀青、揉捻、烘干等工序后,被送入精制车间,经过精细研磨,变成细腻的抹茶粉。
公司与科研机构合作,不断研发新产品,推出抹茶冰激凌、抹茶巧克力、抹茶面膜等系列产品,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预计。
“预计2025年产值达5亿元,抹茶销售超1500吨。”公司董事长蒙祖德介绍。
科技是江口县抹茶产业腾飞的翅膀。过去,江口县的茶产业以传统绿茶为主,经济效益有限。为突破发展瓶颈,江口积极引导茶农转变思路,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抹茶产业,引进碾茶初制生产线30条,配套全球最先进抹茶精制生产线2条,实现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加工设备,江口县建成了高标准抹茶原料基地3万亩,拥有世界最大单体抹茶生产车间,产品远销47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铜仁“梵净抹茶”公用品牌被认定为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梵净山茶”品牌价值达39.95亿元。茶产业已成为当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土地增效助增收
在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剑河县,柳川镇加禾村的西瓜幼苗正沐浴着春日暖阳拔节生长,与远处梯田星罗棋布的食用菌大棚遥相呼应,奏响一曲“四季无闲田、产业不停歇”的现代农业奋进之歌。
近年来,剑河县立足山地资源,针对传统单季种植土地利用率低的痛点,创新推出“春种西瓜冬种菌”轮作模式,通过品种优化、科技赋能、品牌打造,让西瓜和食用菌成为富民强县的“双金产业”。
“春季瓜苗破土时,菌棒正孕育新生。”加禾村党支部书记刘守武说,加禾村利用夏季温润气候种植西瓜,冬季湿润阴凉环境栽培食用菌,让村民四季有活干、产业不断档。
为推动产业发展,剑河县采取“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由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农户负责种植管理,建成了605个产业大棚,带动10户“土专家”种植。这些“土专家”通过参加技术培训,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技术,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水。
由于高海拔、多日照和土壤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使得加禾村出产的西瓜口感好、品质佳,备受市场青睐,亩产值达1.5万元以上。同时,加禾村通过举办“西瓜节”,以瓜为媒,以节促旅,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此外,相关企业则通过赊销菌棒、保底收购降低农户风险,助力增收。2024年,当地种植加禾羊肚菌达300亩,创收270万元。
2024年,加禾西瓜和食用菌综合产值突破3.5亿元,带动全县1.2万农户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走出了一条“一田双收、生态循环”的特色发展之路。
智能化种植领新潮
在黔东南州岑巩县,蘑菇住进了“星级酒店”。贵州泓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工厂化、智能化、标准化的双孢菇种植模式,改变了传统菌菇种植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走进泓华农业的智能菇房,仿佛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工厂。菇房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均由可视化智能控制系统精准调控,确保菌菇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公司引进荷兰智能控制系统,建成30间无菌智能菇房,实现全年不间断循环出菇。
“智能菇房采用立体化种植模式,占地面积半亩地的菇房,年产量相当于13亩传统种植效益。”公司总经理史册介绍,传统菌菇种植受季节和气候影响大,产量不稳定,品质也难以保证,如今,智能菇房不仅增产更能保质。
菇房内,6层立体钢结构菇床整齐排列,菇床上覆盖着厚厚的培养基,双孢菇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为保证产品质量,泓华农业建立了严格的质量追溯体系,从菌种培育到产品上市,每个环节都有详细记录。
同时,泓华农业不断优化种植技术,提高菌菇的产量和品质。产品热销四川、云南、广西、福建等地,全年产值预计突破6000万元,成为国内领先的双孢菇全链条一体化现代智慧工厂。
从梵净山的抹茶飘香到剑河县的“春瓜冬菌”,再到岑巩县的智能菇房,贵州山地农业正以科技为翼,以创新为帆,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一路高歌,绘就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佳本
编辑 张云开
二审 潘佳本
三审 刘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巩兆恩 上海报道4月23日,上海车展拉开帷幕,在AI技术的托举下,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与功能不断演进,除了汽车产品,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领域走进大众视野,“粤字号”选手不在少数。小鹏汽车新“车模”——小鹏机器人IRON现身展台,与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现场碰拳互动展示,与现
娄底新闻网讯(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邱海红 通讯员 刘俊霞)4月17日,娄底市政协农业农村委组织召开改善生态环境民主监督组进驻市农业农村局暨“建设专群结合的现代农技推广体系”对口协商启动会。据悉,民建界别政协委员民主监督组承担市农业农村局改善生态环境民主监督工作,聚焦秸秆综合利用、农村“厕所革命”、人
黄河滔滔,奔腾不息,润泽了靖远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靖远,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正以文旅融合为笔,饱蘸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的浓墨,描绘着一幅绚丽多彩的发展新画卷。文旅融合,不仅是靖远传承历史、展示魅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的强大引擎。靖远的黄河文化源远流长。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
“属于中国的无人机搭载着自研传感器,正在祖国各地腾飞。”历经两年实验,苏州市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22级学生徐豪怿和其团队成功研制出一款高精度全国产惯性测量单元,填补了国内相关应用领域空白,为物流无人机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低空经济,是近年来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之一。苏州将低空经济作为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妹妍在“金三银四”应届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时段,“百万英才汇南粤”系列招聘活动5天4场跨省招聘,令广东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再次成为焦点。今年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对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作出部署,明确将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