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15 07:10:00
本报讯(记者 纪秀君)“永远和孩子在一起,是‘马背摇篮’精神的生动体现和写照,也反映了学前教育的基本价值。”日前,在北京市六一幼儿院为庆祝80岁生日而举办的教育实践研讨会上,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的观点,引发了与会者对“马背摇篮”精神时代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北京市六一幼儿院的前身,是1945年6月1日在延安枣园小砭沟诞生的第二保育院。80载岁月更迭,六一幼儿院“为革命接班人打下良好基础”的教育初心始终如磐。从建院初期“身体好、品德好、学习好”的育人标准,到今天着力培养“脸上有笑、心中有爱、脚下有力”的“三有儿童”,育人目标更迭升级,彰显着园所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持续探索和深刻思考。
在传承“马背摇篮”精神的过程中,六一幼儿院把“永远和孩子在一起”确立为办园理念。院长曹雪梅解释,它一方面体现了一种儿童立场,教师以儿童视角去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在生活和游戏中提供支持,表现为当下爱的陪伴;另一方面体现了面向未来的教育,要激发幼儿未来发展成长的内驱力,帮助幼儿为确定性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永远是多远?学前教育是通过哪些环节影响孩子一生的?确定性未来的含义是什么?”在对一系列问题的追问中,谢维和认为,“永远和孩子在一起”这一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提出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与新价值。
当天,与会者围绕会议主题,分享了各园的实践探索。“这几年,我们围绕‘关系即成长’研究幼儿互动学习,今天的交流让我感觉到,教师和孩子的关系,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依存,我们还要往前走。”无锡市梅村中心幼儿园园长曹玉兰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06月15日 第01版
作者:记者 纪秀君
参观者在中国美术馆观看展出作品《百团大战》。新华社发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挺进晋东北。资料图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新华社发雕塑作品《前赴后继》。新华社发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正于上海程十发美术馆举办的“人生短、艺术长——丰子恺艺术展”,是近年来最大规模丰子恺展,自开展以来引发了观展热潮。儿童相是丰子恺漫画中最出彩、最具感染力的部分之一。他频频表现儿童,并非为了儿童,也并非出于父亲对孩子的慈爱,而是借助绘画创造了一个通过儿童之眼所看到的世界,记录和表达一位成年观察者的感受
禁止将电话手表带进校园——深圳龙华一位家长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的简短建议,引发全网热议。当下的儿童电话手表,早已脱离了只有“电话+定位”等简单功能,逐渐高端化智能化,增设了社交、游戏、短视频等很多功能,不但诱导、刺激孩子攀比消费,还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加剧了孩子视力下滑,甚至影响到学习,引发家长群体
早在1988年,卫生部就制定了《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2012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联合印发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发布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以下简称《准则》)
暑期将尽,全国高校即将迎来2025级新生。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由数字货运平台运满满与满帮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2025年度“云程奖学金”公益助学项目,也于近日圆满收官。本届活动共资助49名优秀的货车司机子女,助力他们携着来自运输行业的深切祝福,奔赴大学、开启人生新篇章。在路上,就有希望2020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