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9:24:00
“李少白拍故宫40年”系列丛书的第二本《紫禁之光:从黄昏到黎明》近日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弦歌出版。
全书分日落、黄昏、黑夜、黎明、日出五条主线,章法鲜明,条分缕析,精选李少白先生各个时期的精品摄影佳作,忠实又艺术性地再现了这五个特殊时段故宫的诸般风姿,并蕴藏如下多层次的丰富内涵——
第一,从建筑来说,紫禁城作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杰出代表,自带光芒,不仅浓缩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故宫堪称中国古代宫城规制的集大成者,是“文明之光”。
第二,从时间来说,因工作之需,李少白先生经常能在空无一人的故宫建筑群间穿行,甚至爬到了宫殿的楼顶,因此,其拍摄的诸多黄昏、黑夜、黎明时分的故宫摄影作品,具有极为鲜明的独绝性,放眼中国摄影界,鲜有摄影师能像李少白先生一样,难能可贵地捕捉到随着东方欲晓而阳气渐升的“时日之光”。
第三,从思想来说,本书收录了李少白先生多年间积淀下来的对摄影、美、故宫建筑等的深刻思考,散发着让人折服的“艺术之光”。
第四,从李少白先生拍摄的紫禁城黄昏到黎明的各种画面中,人们仿佛感到了中华文化经历了从沉寂到觉醒、从磨砺到复兴的壮丽历程。紫禁城是一座72万平方米的巨大宝库——百宝万货,又群英荟萃,凝聚着代表民族自豪感的“中华之光”。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表示:“李少白先生以他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摄影技艺,捕捉了故宫从黄昏到黎明这个特殊时间段的迷人景色。他的镜头下,故宫不再是冰冷的建筑,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情感的存在。每一幅作品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时间、历史和文化的故事,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故宫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我深知故宫文化的珍贵与重要。因此,我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使者,将故宫的黄昏到黎明之美展现给世界各地的观众。”
本书作者李少白,1942年生于重庆市,拍摄故宫四十余年,是国内拍摄故宫最多、最全的摄影师,故被誉为“故宫摄影第一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数码摄影》等杂志的编委,南京理工大学以及有关院校的客座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摄影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国家地理》《文明》杂志的签约摄影师。
李少白出版过的画册与图书有:《神秘的紫禁城》《走近故宫》《伟大的长城》《长城野韵》《看不见的故宫》《看不见的长城》《大美颐和》《四时故宫》《四时长城》《画里有话》等近20本。与他人合作出版过的画册与图书有:《摄影家的门坎》《叹哉!紫禁城》《李解:故宫之美》《故宫如梦》《故宫建筑之美》《不一样的故宫》《故宫新影》等10余本。
李少白举办《神秘的紫禁城》《看不见的故宫》《故宫印象》等个人摄影展10余次。其关于故宫和长城的摄影作品多次在美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国展出;2017年参加第57届意大利威尼斯艺术双年展“记忆与当代”中国主题平行展。2020年与2021年,中国文化网分别在以色列和法国官网及新媒体平台特别推出“李少白故宫摄影展”,展览覆盖受众高达100万余人次。
2023年,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等单位授予李少白“国际文化大使”荣誉称号。
记者:钱欢青 编辑:徐敏 校对:杨荷放
图片来源:本报记者 郑青亭 摄近日,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哈什米在北京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交通、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投资已超过250亿美元,为巴基斯坦夯实发展基础、加速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他表示,希望两国携手打造走廊“升级版”,将商业合作拓展到
1945年,《白毛女》在延安首演剧照,王昆饰演喜儿。资料照片1985年,《白毛女》上演四十周年纪念演出节目单。资料照片【文艺院团保留剧目巡礼】“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这句大众耳熟能详的唱词正是出自中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中的经典唱段。这部在战火纷飞中诞生的剧目,以“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
中国甘肃网8月19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孙珩力)8月19日,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甘肃站”活动在庆阳华池启动。启动仪式上,公布了2025年甘肃省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推选结果,中国甘肃网制作的“辟谣直通车”荣获“重大辟谣专题”奖项。 据了解,此次推选活动由甘肃省委网信办主办,旨在鼓励
金融界2025年8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北京天润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可调节式钢目网连接件”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2942877B,申请日期为2021年04月。天眼查资料显示,北京天润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位于北京市,是一家以从事土木工
当西班牙留学生Álvaro对着《货郎图》复刻展品惊叹“这简直是古代的移动超市”时,当青田贵岙乡小学的孩子举着画笔描述“货郎爷爷是最厉害的‘多面手’”时,一场“以画为媒”国宝故事传播实践正让中华传统文化以更鲜活的姿态,连接起不同年龄、不同国籍的心灵。近日,这支由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专项实践团队发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