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8:06:00
在白鹅潭这片焕新的经济圈背后,一场“创新驱动”的变电站“变装”正在进行——220千伏花地变电站GIS改造工程以“无感停电作业”的硬核技术,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能源基座。从设备焕新到风险防控,从民生保障到政企协同,广州供电局以“一度电也不耽误”的担当,诠释着“老城市新活力”的实践答卷。
老站新生:驱动白鹅潭经济圈的电力新引擎
白鹅潭经济圈位于广州荔湾区,是广佛同城化发展的核心枢纽。近年来,这里汇聚了广钢新城、聚龙湾太古商业综合体等大型项目,吸引了超过500家重点企业入驻,居民数量突破20万。随着区域经济年均8%的增速,用电需求五年内翻倍增长,原有的电力设施已难以满足未来发展需求。
花地站全景图
GIS(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就像一个巨型高压锅,把断路器、隔离开关等元件集成于气体密封舱内,实现设备紧凑化、高可靠性运行,关键部件“绝缘盆”就像高压锅的密封圈,确保内部气体稳定绝缘。其占地面积仅为传统设备30%,抗恶劣环境能力突出,维护周期长,全封闭设计,特别适合在小区和市中心使用。
投运于2004年的花地变电站使用的正是GIS设备,承担着为周边居民和企业输送稳定电能的重任。这座已服务街坊多年的变电站设备逐渐老化、GIS绝缘盆开裂,亟须升级。此次改造不仅是为了应对激增的用电需求,更是为白鹅潭打造国际级商务区、推动老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GIS设备具有占地面积小、环保、全封闭式的特点
技术攻坚:GIS改造实现“无感停电”
传统220千伏变电站GIS设备改造,通常采用全部或轮换停电方式来实现,会使电网运行变得薄弱,极有可能引发大面积停电风险,波及13.2万用户的正常用电,严重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花地站GIS改造施工现场
面对这些难题,广州供电局创新性地采用“原址改造不搬家”的方式,运用简易线变组接线技术,把需要改造的设备隔离出来,实现在不停电状态下对部分设备进行更换改造,有效规避传统改造风险,保障荔湾、越秀等中心城区的居民生活用电和商业用电不受影响,成功实现“无感停电作业”。
“就像给行驶中的赛车更换发动机。”广州供电局变电管理三所项目负责人潘欢比喻道,“既要确保白鹅潭经济圈用户用电不受影响,又要原址更换全站核心设备,这在之前尚无先例。”
护航全运:电力升级筑牢安心防线
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拉开帷幕之际,220千伏花地变电站核心设备升级,重点对承担十五运保供电重任的线路实施“靶向治疗”,给城市电网加上“双保险”,让市民用电更可靠,也为十五运精彩赛事筑牢电力后盾。
花地站GIS设备改造前后对比俯视图
此外,本次改造项目还统筹了佛山等电网项目接入需求,支撑大湾区“老城市新活力”建设,做到“一次改造、多方受益”。改造后的变电站不仅消除了设备隐患,还能24小时监控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通过智能系统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快速诊断突发情况,大大缩短故障处理时间,让市民的用电体验全面升级。
从“用上电”到“用好电”,220千伏花地站的焕新不仅是电网硬件的升级,更是广州老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未来,广州供电局将持续以科技赋能电网,为城市活力注入不竭动能。
文、图|记者 董鹏程 通讯员 叶加骅 李聃 刘芸 潘欢 胡涛
图片来源:本报记者 郑青亭 摄近日,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哈什米在北京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交通、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投资已超过250亿美元,为巴基斯坦夯实发展基础、加速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他表示,希望两国携手打造走廊“升级版”,将商业合作拓展到
广州市气象台表示,受西北方向移近的雷雨云团影响,预计未来1-3小时广州市越秀区、天河区有中到强雷雨,并伴有8级左右阵风和强雷电。从7月28日12时13分起,广州市越秀区、天河区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生效,请市民注意防御。截至7月28日12时28分,广州预警信号发布情况 广州天气网截图 截至7月28日1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和房地产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展现出强大的经济韧性和活力。地产行业方面,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5年6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虽然有所波动,但同比降幅都比去年同期收窄
业委会给小区居民分现金你敢想吗?但真有人敢做,显然走到这一步不容易。广州市荔湾区的裕兴苑小区,两年前,就因为首次向业主发放20万元红利,引发了外界的热议。而今年,小区停车场新增20个车位,带来12万元收入;快递柜、电梯广告分成有5万元;再加上通过优化服务节省的7万元清洁费,总共有24万元的收益,可以
大家有没有发现如今走在路上身边越来越多人拿着相机在拍拍拍!近年来国内摄影摄像器材消费热度持续攀升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6月相关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80%今年6月摄影摄像器材消费同比大幅增长在北京一家线下摄影器材店内,记者看到有不少人前来选购相机。从业20多年的摄影器材销售商陈海军表示,去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