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7:29:00
5月8日,《人民日报》以《山西太原多措并举推动地下水超采治理 晋祠难老泉断流三十载复涌》为题,报道太原市近年来研究实施一系列水生态恢复措施,使得因煤矿大规模开发、工业取水过度等原因断流30年的“三晋第一泉”难老泉再度出水,如今水位已升至30多年来最高水平。
报道讲述道,晋祠供水管理中心主任闫文生1985年就进入晋祠灌区管理处工作,那时候,难老泉的水量大,顺着密布的管网从晋祠流出,浇灌着周围3万多亩的农田,也承担着附近工业供水的职责。后来,因为地表水渗漏补给不足、地下水开采过度、采煤排水破坏了岩溶地下水系统等原因,泉水补给水量逐渐减少。太原市水务局党组成员、水资源科科长张雪梅介绍,流淌千年的难老泉在1994年断流,此后地下水位还以每年2米左右的速度持续下降,直至2008年降至最低水位——距泉口27米多。
报道介绍,在市民要求下,晋祠在难老泉附近打了一口井,建起供水泵站,通过人工供水的小循环方式,维持难老泉景观。20多年来,为了维系人工景观用水,难老泉大大小小的泉口都被防渗布封住。如今,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泉水自然水量已经达到比人工供水更好的效果,太原市决定打开主泉口和部分小泉口,关闭人工供水的泵房。
2006年至2014年,太原对西山煤矿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275座煤矿整合为53座,吨煤排水量减少为0.65立方米,泉域水生态持续改善。难老泉附近的化工厂、电厂、水泥厂等高耗水高污染企业相继搬迁,对岩溶地下水的开采相应减少。2018年,太原对泉域内重点保护区煤矿综合整治,重新划定采矿范围,确保矿井采掘不进入泉域重点保护区,同时严格管控地下水,在用水管理、取水许可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此后多年间,太原实施了15项集中连片水源置换、生态补水工程,地下水开采量从20年前的4.51亿立方米减少到2024年的1.85亿立方米。此外,汾河二库蓄水位抬升等多项措施的实施,扩大了岩溶地层的浸润面积,加大了对泉域入渗的补给量。
报道称,种种努力下,难老泉在2023年5月首次自然出流,当年出流天数累计133天。截至目前,晋祠泉监测水位高于泉口出露高程1.27米,创复流以来新高。
并州新闻 记者 李晓并
刚刚过去的休息日,晋阳古城考古遗址公园上演了两场专家“秀”。资深考古专家常一民、裴静蓉,分别带来精彩讲解,凭借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解读晋阳古城的历史文化与考古发掘成果。晋阳古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历经多个朝代更迭与发展,见证了无数的政治变革、军事纷争和文化交融。晋阳古城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
本报讯(记者 张晋峰)8月9日,交警支队通报,8月15日起晋A1806警等12辆警车,将在小店区范围内200余条街道,巡逻抓拍违法停车。 此次公布的巡拍违停的警车有:晋A1806警、晋A1889警、晋A1888警、晋A1109警、晋A1678警、晋A1011警、晋A8101警、晋A8160警、
生态工业绘就“点绿成金”新图景平凉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霞盛夏时节,走进灵台县邵寨煤矿,眼前的景象令人耳目一新。现代化的厂房与精心设计的景观绿化带相映成趣;智能化控制中心内,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井下设备的运行数据。与传统煤矿的“黑、脏、乱”截然不同,这里地面干净整洁,矿区周边栽种的防风林郁郁葱葱,处处彰显
太原市南中环桥将于7月19日零时起实施建成通车以来的首次全桥封闭维修施工,预计8月30日零时恢复通行。此次工程主要对南中环桥主桥的上耳板和悬索进行更换维修。施工期间实行全桥封闭施工。 南中环桥是由中铁大桥局建设,采用全悬索结构,双向八车道,主桥全长300米,设计荷载等级为城-A级,已经运行16
夜间开行,夕发朝至。7月5日18时58分,被称为“移动宾馆”的D918次动车组卧铺列车正式在太原南至深圳北间开行,12小时41分即可抵达,实现了出行休息两不误。这也是山西省首次开行动车组卧铺列车。 据了解,这趟列车由16节车厢组成,总定员630人,最高运行时速250公里。动卧包厢均为4人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