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州11区创新发展排名出炉,前四位是这些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8:32:00    

4月11日,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指导,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创新战略研究院)、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发布《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2023年广州创新指数得分为125.64分,与作为基数年的2020年相比,2023年广州市国家战略、产业创新、成果转化、创新生态4个一级指标得分均有明显提升,其中创新生态这一指标提升最为明显。

广州创新指数及一级指标得分情况。

根据区级创新指数的评价方法,2023年广州各区齐头并进,创新发展差距在逐渐缩小,创新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得到改善。其中,黄埔区、天河区、南沙区、番禺区位居前四位。

据悉,《报告》以2020年至2023年数据为基础,市级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构成,区级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由10个核心指标构成,持续监测和评价广州市及各区创新发展水平。

广州11区创新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黄埔区、天河区、南沙区、番禺区位居前四位

2023年广州各区齐头并进,创新发展差距在逐渐缩小,创新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得到改善。其中,黄埔区、天河区、南沙区、番禺区位居前四位。

2023年广州各区创新指数综合得分情况。

黄埔区综合创新水平稳居全市第一,近年创新资金和人力投入持续增加,企业创新表现突出,创新环境优越,8项指标在广州11区中得分均为最高。

天河区创新水平表现优异,综合得分居全市第二,技术合同成交额、财政科技支出2项指标得分居全市第一;创新平台建设和孵化育成体系建设得分居全市第二。

南沙区创新发展势头较强,综合得分居全市第三,研发投入强度稳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5项指标得分超过80分,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

番禺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科技企业发展迅速,规上企业R&D经费支出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得分居全市第二,创新平台建设和孵化育成体系建设指标得分居全市第三。然而,技术合同成交额这一指标得分在全市排名最后。

海珠区创新载体能级不断提升、创新活力持续释放,全社会R&D经费支出、每万从业人员R&D人员全时当量、专利产出、创新平台建设和孵化育成体系建设指标得分均居全市第四。

花都区创新投入势头良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质效齐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指标得分居全市第二,财政科技支出、规上企业R&D经费支出和技术合同成交额指标得分居全市第四,专利产出、创新平台建设指标得分较低。

增城区科技创新发展较为均衡,创新投入持续增长,全社会R&D经费支出指标得分居全市第三,8项指标得分在11个区中排名均在第六至第八名。

越秀区科技创新成果产出较多,专利产出效能释放、创新平台建设卓有成效,专利产出指标得分居全市第二,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幅居全市前列,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排名靠后。

从化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每万四上企业法人中“四上”高新技术企业数居全市前列,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指标得分进入全市前五,但财政科技支出、孵化育成体系建设指标得分排名处于末位。

白云区科技创新环境持续优化,财政科技支出增速较快,指标得分居全市第五,创新平台建设和孵化育成体系建设成效渐显,指标得分均居全市第七。

荔湾区产业发展不断提质增效,产业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指标得分在全市排名第三,规上企业R&D经费支出和技术合同成交额指标得分均居全市第七。

广州顶尖各层次创新人才密度高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有所下降

《报告》也从国家战略、产业创新、成果转化、创新生态等方面,对2024年广州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和进展进行监测与评价。

广州国家战略二级指标得分。

2023年广州服务国家战略得分为118.99分,在一级指标得分中排名第四。在5个二级指标中,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数量得分最高,其次是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支出、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再次是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2023年广州每万名研究人员高被引论文数为50.03篇/万人,较2020年(61.04篇/万人)、2021年(66.26篇/万人)、2022年(56.33篇/万人)有所下降。

广州产业创新二级指标得分。

产业创新指标得分为123.34分,年均增长7.78分。其中,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额指标得分最高,然而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相较于2022年均有所下降。《报告》指出,广州应进一步激发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广州成果转化二级指标得分。

成果转化指标得分为130.01分,年均增长10.00分。其中,每万常住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得分最高,其次是孵化育成体系建设、技术合同成交额,反映广州区域内企业创新产出活跃,技术市场需求旺盛,科技创新创业支撑能力强。但高新区营业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48.18%,较2022年下降3.99个百分点。

广州创新生态二级指标得分。

2023年创新生态指标得分为130.22分,年均增长10.07分。其中,每万名从业人员R&D活动人员数指标得分最高,其次是高被引科学家数和每万常住人口在校研究生数量,说明广州顶尖各层次创新人才密度高、未来支撑经济发展的人才储备力量雄厚。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