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8:04:00
4月24日,记者从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去年以来,贵州省知识产权、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专利转化运用。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赵继红答记者问。 旷光彪 摄
在创新政策、平台、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模式上,构建“1+N”政策框架体系,突出专利高质量创造和高效益运用的政策导向,并将专利转化指标纳入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国企考核等评价体系,形成“政策牵引+资金撬动+考核倒逼”的推进格局。2024年,对69家企业共计发放资助资金1020万元。同时,聚焦重点产业,支持建设一批省级知识产权运用服务机构,搭建“线上+线下”对接平台,联动6000余家企业开展线上供需匹配,促成了508件专利精准对接。还启动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指导服务102家企业建设知识产权标准化体系,230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利产业化样板培育计划。
发布会现场。旷光彪 摄
在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上,组织省内67家高校院所完成全覆盖存量专利盘点1.65万件,7100件专利进入可转化资源库。动员6000余家企业注册登录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系统开展市场化前景评价,促成508件专利精准对接。同时,举办贵州省大数据产业专利技术成果推介暨项目推介会,11件专利技术成果实现转化。举办“智赋杯”第一届贵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生物医药、富矿精开、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专利300多件竞相展示。组织召开“富矿精开”产学研对接会,一批专利成果签订转化协议。此外,还打造了一批以贵州医科大学试点“专利作价入股”,2项发明专利作价1400万元成立科技企业;六盘水师范学院“煤矸石制备技术”专利实现5500万元转让,创省内高校单项专利转化金额新高等专利转化运用的标杆示范工程。
在建立多重保障机制上,通过尽职容错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推动贵州医科大学等建立尽职免责制度,减少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后顾之忧。通过双向激励机制修订完善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资助办法,强化知识产权的转化激励。通过服务保障机制,以“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为载体,聚焦全省重点产业及各市州首位产业等领域,筛选出一批技术成熟度高、转化运用前景好、预期经济社会效益突出的专利成果,提升转化成功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鲍贝贝 江婷婷
编辑 陈露
二审 管云
三审 岳振
4月24日,记者从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去年以来,贵州省知识产权、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专利转化运用。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赵继红答记者问。 旷光彪 摄在创新政策、平台、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模式上,构建“1+N”政策框架体
4月24日,无人驾驶公交车在贵阳市花溪大学城公交车站附近行驶。目前,贵州首条无人驾驶公交车线路正在紧张试运营中,并将于近期在贵阳市花溪大学城区域开通运营。目前该条线路全程预计约5公里,设有4个站点,通车后为市民的日常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4月24日,参与体验活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余坤勇 张成 记者 龙超凡)近日,由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就业与保障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新质林业人才培养工程系列活动”在福建农林大学举办。活动吸引了来自海峡两岸的近60家企业单位参与,共同见证闽台林业教育与产业合作的崭新篇章。据介绍,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招聘会、成果展、
包头(北京)人才科创基地(以下简称“飞地”)运营一年多来,市科技局突出“飞地”对外合作交流、科技招商引资、项目企业孵化三大功能定位,积极对接创新资源富集的京津冀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人才团队、科技型企业以及各类科技创新孵化器平台,畅通京包合作渠道,汇集优质创新资源,赋能包头产业发展,优化科技创
扬子晚报网4月22日讯(记者 徐昇)4月21日,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江苏分会场上,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发布《2025年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处处长朱煜从“人、工、智、能”四个维度解读了《行动方案》。 活动现场“人”是指打造三支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