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7:34:00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宇 郑棋文】“目前,行业内已经具备量产人形机器人的能力,但是产品的性能和配置未必可以适用于我们的现实场景。”4月10日,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在2025(第二届)高工人形机器人技术应用峰会现场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提到,我们应该警惕人形机器人所谓的“量产陷阱”,规模量产并不等同于商业化落地成功,从产品到工程化部署还有N个坑要填。
在卢瀚宸看来,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在中短期内并不清晰,尚处于摸索阶段。“不论是工业应用还是商业服务,人形机器人必须与应用场景紧密结合。”卢瀚宸说,许多有意愿要进入工业领域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对于应用场景的理解并不充分,这本质上是因为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能力还不够强,如果技术足够强大,就不需要挑选特定场景。
“现阶段,技术能力才是人形机器人的主要卡点,而不是生产成本等。”卢瀚宸说,国内厂商在人形机器人的零部件和本体制造上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各类厂商的内卷也很严重,真正实现量产的成本并不高,但是在硬件方案和软件技术路线尚未真正收敛之前,现阶段的内卷某种程度上属于无效竞争。
卢瀚宸认为,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应采取务实路径,即首先专注于特定场景的人形机器人开发,实现这些场景中的极致表现后再进行整合,逐步过渡到泛用型机器人。
“作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预计2025年人形机器人将在汽车制造的搬运、上下料等细分环节出现一些商业化落地的案例,尽管这些案例在效率、动作协调性等方面可能仍未达到理想状态,但场景应用也会助推人形机器人技术在未来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卢瀚宸预测,人形机器人市场将会在2026年开始在ToB端起量,在2030年开始在ToC端起量。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4月12日,行走黄河,走进山东济宁机器人工厂。各种类型机器人遍布整个车间。“产品线齐全,机器人协作性强,出货量在国内第一梯队。”《生活帮》记者 李萌昕 编辑 高瑞雪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清华 通讯员 王帅 刘晓伟记者从济南市人社局获悉,为做好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国赛”)和2025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省赛”)揭榜领题赛项目需求征集工作,推进博士后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深入对接,济南市人社局发布项目需求征集工作有关事宜
原标题:技术赋能,不能丢了“本能”(主题)——人工智能大潮激荡的时代思考(副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一番话发人深省:“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应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工具和方法。另一方面,教育不能忽视对学生启智、心灵的培养,不能丢掉对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总书记的思考
【来源:江苏省教育厅_高校动态】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对接纺织产业链、国际教育链及科技创新链,推动职业教育标准、资源、模式系统性输出,致力探索具有行业特色的职教人才培育新路径。精准对接产业链,打造“产教共同体”育人模式。学校紧跟产业技术迭代与岗位变迁,动态优化专业设置,形成了“专业群—产业链—区域
新华社广州4月10日电(记者孟盈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2200亿元,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过1500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套),在全国的占比超40%;初步形成涵盖“大脑-五官-肢体”的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作为国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