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6 09:34:00
眼下,一支由上海理工大学退役大学生组成的专业团队——“戎焱”消防安全服务中心,正以创新模式和科技力量,为构筑全民消防安全防线贡献青春力量。
作为全国首家以退役大学生为主体的消防服务机构,“戎焱”自2021年成立以来,依托上海理工大学多学科资源与政府部门支持,形成了 “预防为主、科技赋能、多元服务” 的特色模式,成为消防安全领域的创新典范。
“戎焱” 的前身可追溯至2013年成立的上海理工大学军迷协会,历经 “尚理军旅团” 的文化积淀,于2021年在杨浦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消防救援支队等多方支持下,正式转型为专业化消防服务中心。团队成员以退役大学生为核心,秉持 “退役不褪色” 的军人精神,融合高校科研力量与基层服务经验,构建了“宣传培训+技术研发+应急演练”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戎焱”已有注册志愿者3000余人,累计开展消防知识讲座数十次、基层安全设施检查500余次、技能培训近300场,培训基层消防人员近百名,服务足迹覆盖上海及长三角地区。
“戎焱”创新推出“1233”服务模式:以公益属性为核心,面向企事业单位与社区两大对象,提供线下知识科普、疏散技术推广、实景演练三大服务,实现“1 名队员 + 1 小时服务 = 辐射 90 人”的高效传播。服务流程涵盖专业培训、积分激励、隐患排查等环节,形成“培训-实践-反馈”闭环。
此外,“戎焱”积极拓展服务场景:线下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精准化培训,与高校合作开展消防演练与科研项目;深入社区、工业园区,通过VR体验、文创产品等形式普及消防知识。线上建设“互联网+戎焱池”生态,设置不同模块,实时更新消防政策与活动动态,整合企业赞助用于积分兑换,凝聚退役大学生力量,通过“线下服务筑牢根基、线上平台扩大半径”,构建“可复制、可持续、可量化”的消防公益服务体系。
今后,“戎焱”将以杨浦为起点,通过“政教结合”模式复制、高校合作网络搭建、积分系统推广,致力于打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社会格局,为“平安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这支由退役大学生组成的“火焰蓝”队伍,正以军人的担当与科技的温度,守护着城市的消防安全,让“退伍不褪色”的誓言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谢谢你的出手搭救,你的手怎么样了?”8月27日上午,福建省云霄县退役军人张燕泉收到龙岩司机简师傅发来的红包与致谢短信。张燕泉婉言谢绝了红包,并回复道:“只是有点疼而已,大家平安就好。”他还关切地询问了简师傅的伤情。这则暖心故事的源头要回溯到8月26日凌晨,一场深夜中的紧急援手,将两位陌生人的命运连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在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顶部,重达千吨的“镇楼神器”电涡流阻尼器,让这座中国第一高楼在狂风暴雨中“屹立如松”,其“上海慧眼”的造型令参观者叹为观止。这是国际上首次将电涡流阻尼器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抗风控制。很多参观者不知晓,这一千吨级阻尼器的原创技术由中国工程院院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最近一件紫色毛衣火出圈,它在刚刚结束的上海书展上收获一众好评,“鲁迅同款毛背心”也登上热搜。有趣的是,这件毛背心除了被年轻人的喜爱,还夺得了诸如莫言、马未都、赵冬梅、贾平凹等著名作家、学者的芳心。莫言穿着鲁迅同款毛背心马未都穿着鲁迅同款毛背心许广平亲手织就,潮男鲁迅的时尚之选这不是
古语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养成了习惯,也就成了“自然”。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在《习惯的力量》中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形成习惯、成为自觉,推动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