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6 09:34:00
眼下,一支由上海理工大学退役大学生组成的专业团队——“戎焱”消防安全服务中心,正以创新模式和科技力量,为构筑全民消防安全防线贡献青春力量。
作为全国首家以退役大学生为主体的消防服务机构,“戎焱”自2021年成立以来,依托上海理工大学多学科资源与政府部门支持,形成了 “预防为主、科技赋能、多元服务” 的特色模式,成为消防安全领域的创新典范。
“戎焱” 的前身可追溯至2013年成立的上海理工大学军迷协会,历经 “尚理军旅团” 的文化积淀,于2021年在杨浦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消防救援支队等多方支持下,正式转型为专业化消防服务中心。团队成员以退役大学生为核心,秉持 “退役不褪色” 的军人精神,融合高校科研力量与基层服务经验,构建了“宣传培训+技术研发+应急演练”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戎焱”已有注册志愿者3000余人,累计开展消防知识讲座数十次、基层安全设施检查500余次、技能培训近300场,培训基层消防人员近百名,服务足迹覆盖上海及长三角地区。
“戎焱”创新推出“1233”服务模式:以公益属性为核心,面向企事业单位与社区两大对象,提供线下知识科普、疏散技术推广、实景演练三大服务,实现“1 名队员 + 1 小时服务 = 辐射 90 人”的高效传播。服务流程涵盖专业培训、积分激励、隐患排查等环节,形成“培训-实践-反馈”闭环。
此外,“戎焱”积极拓展服务场景:线下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精准化培训,与高校合作开展消防演练与科研项目;深入社区、工业园区,通过VR体验、文创产品等形式普及消防知识。线上建设“互联网+戎焱池”生态,设置不同模块,实时更新消防政策与活动动态,整合企业赞助用于积分兑换,凝聚退役大学生力量,通过“线下服务筑牢根基、线上平台扩大半径”,构建“可复制、可持续、可量化”的消防公益服务体系。
今后,“戎焱”将以杨浦为起点,通过“政教结合”模式复制、高校合作网络搭建、积分系统推广,致力于打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社会格局,为“平安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这支由退役大学生组成的“火焰蓝”队伍,正以军人的担当与科技的温度,守护着城市的消防安全,让“退伍不褪色”的誓言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医保报销、租房合同、就业求职、人际关系等,都是大学生走入社会必须面对的课题。一项调查显示,89.27%的大学生受访者认为高校有必要开设生活类常识课程。 现实中,不少学校推出了法律通识课、理财课、健康素养课等生活类常识课程,帮助大学生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和社会常识,培养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为未来的
日前,有网友表示,自己在上博东馆购买的以上博馆藏文物“蝠桃瓶”为灵感设计的冰箱贴文创具有“发光功能”与“瓶底开孔”设计,令人联想起该文物流落海外期间被改造为灯座的遭遇,涉嫌“不尊重历史”。7月9日上海博物馆馆方介绍,瓷瓶台灯已在上博文创商店销售近三十年。在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上海博物馆始终尊重历史,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王娟、方正)网格员是基层治理的关键力量,他们身兼数职,是居民身边的“百事通”,是矛盾纠纷的“灭火器”,更是安全防线的“守护者”。鱼梁洲经济开发区基层网格员正以“多面手”的角色,日复一日地守护着万家灯火的安宁与和谐。火情突袭显担当,化身“安全卫士”护家园。一洲小区一高龄老人忘记
连日来,持续强降雨与上游洪水的叠加冲击,让都柳江黔东南州从江县段水位暴涨,遭遇罕见特大洪水。危急关头,从江县“永戎”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迅速集结,以“汛”为令,向险而行,全力投入抗洪抢险战斗。在齐腰深的洪水中,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争分夺秒转移群众和物资,有的用背包绳在湍急水流中架起“生命索道”,护送群众
娄底新闻网讯(通讯员 徐解清)“这次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搞得好,既生动又贴近实际,特别是疏散和灭火演练,让同志们学到了实实在在的消防和自救技能……”娄底市司法局一名学员在参加完消防培训演练后感慨道。为切实增强广大干部职工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筑牢司法行政机关消防安全“防火墙”,6月30日,娄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