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22:01:00
纵览客户端讯 4月2日,中国移动发布数字乡村升级行动,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工作要求,以AI大模型和数智化平台能力,赋能“两个新型”(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新型信息服务体系),通过“五新升级”发挥信息化重要作用,助力培育乡村全面振兴新动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移动智慧、移动方案、移动力量。
“AI+新基建”升级,铸牢数字乡村网络底座。深化AI+网络融合,升级乡村双千兆网络,提升AI算力供给。在移动和宽带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基础上,5G和千兆宽带覆盖全国所有乡镇驻地,率先实现“乡乡双千兆、村村全通达”。到2025年底,行政村5G覆盖率达到95%,乡村OLT(光线路终端)设备100%具备千兆能力,智算规模超34EFLOPS。
“AI+新农村”升级,智慧治理守护平安家园。通过“AI+”建设平安家园,完善分层分级、互联互通的乡村治理体系。围绕精准监测、行业拓展、治理升维、服务升级,提供乡村管理智脑与防返贫监测、AI智慧水务、AI基层党建、AI农院哨兵等全方位服务。2025年,计划新增4万个示范村,星火党建新增覆盖1万个基层党支部,让乡村治理更精准、更高效。
“AI+新农业”升级,科技赋能现代农业转型。依托“AI+”赋能农业转型,打造智慧农业解决方案,通过一系列新质生产力技术,为政府提供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储粮大模型等服务,为农企提供AI精准种养、低空农技等服务,为家庭农场提供AI农技指导、AI病害识别等服务。2025年,计划新增超40个农业场景化解决方案,建设超700个智慧农业示范项目,培训超5万“头雁人才”,助力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
“AI+新农家”升级,推进康养服务走进千万家庭。通过“AI+”升级医疗服务,构建“村民-村医-县域医共体”乡村健康养老平台。为村民提供AI健康管家,为村医提供AI辅诊应用,为政府提供区域医疗管理平台,为县域医共体提供协同服务能力,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乡村。2025年,计划新增超280个乡村医疗示范项目,康养服务超100万乡村用户,守护农村健康。
“AI+新农教”升级,文化教育点亮乡村未来。通过“AI+”搭建智能教育基座,优化内容生态供给,创新教学模式,丰富乡村文教服务。将推出AI+XR乡村数字博物馆、乡村文旅短剧、AI校园管理、AI伴学等产品,助力乡村文化传播,提升乡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2025年,计划新增1500所智慧校园,覆盖超650万乡村文娱用户。
近年来,中国移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通过“数字乡村大会战”和“数字乡村‘移’路同行计划”,助力数字服务深入千家万户,建成数字乡村两级服务平台,打造“数字生活-数字生产-数字治理”三位一体服务体系。面向村民,提供了安全看护、健康养老、数字文娱等多元化惠民产品,服务农村移动客户超3.4亿户、宽带客户超1.1亿户,让农村生活更加丰富;面向农户,提供了农业科技、农技培训、灾害预警等农业信息服务,落地项目超2000个,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面向各级政府,提供了村务管理、网格治理、便民服务等解决方案,覆盖超41万行政村,覆盖率超80%,让乡村治理更加有序。全网打造了联合义诊、乡村儿童防溺水、高标准农田、粮食作物单产提升、智能农机无人化作业等一系列案例成果。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庞慧敏 通讯员 宋斯丽 兰雨宸 明学德春分过后,暖意渐浓,一场“银发迁徙”悄然启程。4月2日晚,承载着738位“银发候鸟”的Y440次旅游专列从广东湛江启程,沿桂、滇、黔、湘、晋等省际走廊蜿蜒北上,纵贯6880公里跨越11城,最终抵达黑龙江哈尔滨。这趟国铁南宁局首次上线的新型“
纵览客户端讯 4月2日,中国移动发布数字乡村升级行动,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工作要求,以AI大模型和数智化平台能力,赋能“两个新型”(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新型信息服务体系),通过“五新升级”发挥信息化重要作用,助力培育乡村全面振兴新动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移动
原标题:会宁县以数字政府建设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4年以来,会宁县不断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步伐,重点围绕全县数字政府政务服务能力提升任务,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政务服务能力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以数字化发展助力政府职能转变,以数字政府建设助推会宁高质量发展。会宁县以数据赋能为抓手,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罗凯燕 通讯员 张雪阳 文/图当“清明雨”遇上“赛博风”,今年清明祭扫与往年很不同。从空中智慧护航,到助力长者登高设备,从免费代祭扫服务,到饱含寓意习俗的传承......深圳将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融入传统祭扫活动,打造了一场既传承文化又彰显现代文明的清明新风尚。“空中交警”—
4月1日,在光山县罗陈乡张楼村青龙河农业专业合作社全自动智能化育秧工厂里,社员正在观察水稻秧苗的生长情况。当地农民充分运用先进农业技术,将水稻育秧从室外搬到了室内,从地上搬到了“空中”,实现了培苗自动化、智能化,让农业科技的进步加速转化为农业提质增效的驱动力。谢万柏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