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优衣库可能也得涨价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9:36:00    

作者 | 源Sight 安然

若在当下被动提价,对品牌和消费者来说,都是双输的结果。

4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全球股市巨震。美股期货开盘暴跌,恐慌指数期货骤涨;A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收跌,创业板指创史上最大单日跌幅;日韩股市一度触发“熔断机制”,亚太主要股指收盘全线大跌。

上一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等关税”计划。其中,美国将对东南亚主要制造生产国追高税率,例如泰国、孟加拉、越南、柬埔寨产品将分别征收36%、37%、46%、49%的关税,高于中国的34%。

此前,一些全球鞋服企业因中美地缘政治及贸易冲突风险,将生产基地分散至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称之为“China Plus One”(中国+1)策略,但如今看来,“中国+1”策略也在逐渐失灵。

在原有制造格局生变后,美国本土或以美国为主要市场的鞋服品牌遭受巨大冲击。4月3日,在计划出台后,耐克股价来到2018年以来的最低点;lululemon跌近10%;HOKA和UGG母公司德克斯户外、昂跑等跌超10%;Vans和北面母公司威富集团大跌约29%。

随着“对等关税”计划逐步落地实施,影响范围将波及全球,包括在东南亚布局生产、致力于让优衣库成为“欧美市场的第一品牌”的日本迅销集团。有分析师指出,品牌零售商们需要至少需把商品价格提高10%-12%,才能抵消此次关税带来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税率上调、成本抬升等因素引起价格上涨,在当前消费降级的疲软环境下近乎逆势而行。品牌越涨价,消费者的钱包可能捂得越紧,最终怕落得两败俱伤。

01“中国+1”面临失衡

耐克们的避险速度赶不上美国政府的造险速度。

耐克中国线下门店

随近年中美地缘政治竞争和贸易冲突加剧,一些全球企业被迫转移在中国的生产制造业务,将其迁移至周边的越南、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执行所谓“中国+1”策略,分散风险。

耐克2024财年报告显示,越南、印尼、中国分别承担其鞋类产品50%、27%、18%的产能,而北美是耐克的主要市场,占到集团总营收的43%。

但据美国政府释放的信息,越南、印尼此次加征税率高达46%、32%。耐克需因此背负高额关税,成本将大幅提升。

不止耐克,对美国市场倚赖程度更深,并在东南亚制造更分散的lululemon未能幸免。尽管作为加拿大品牌,但lululemon90%的生产基地位于亚洲。

财报显示,2024财年,lululemon在越南制造的产品占40%,柬埔寨占17%,斯里兰卡占11%,印度尼西亚占11%,孟加拉国占7%。以上均是美国此次加征关税的重灾区,除越南与印尼外,柬埔寨税率高达49%、斯里兰卡为44%、孟加拉为37%。

除了大部分倚重美国市场的品牌,原先计划大举开拓美国的海外市场的品牌也将受到波及。

由于本土市场与中国市场相对饱和,优衣库近年积极在国际市场寻求新增量。2024财年,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在北美、欧洲市场的营收增幅分别为33%、45%,营业利润增幅分别为65%、70%。

欧美市场被优衣库视为全球主要市场。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董事长柳井正曾表示:“我希望优衣库能成为欧美市场的第一品牌。如果不能在全球主要市场成为第一品牌,就无法成为真正的全球品牌。”

像优衣库在内的服装品牌和公司,此前也在用实际行动分散业务风险。

根据迅销集团2024年9月公告,中国是优衣库最大的生产基地。在此之外,越南、孟加拉国、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分别拥有75家、32家、25家、23家、21家、6家、3家、1家、1家工厂。

由AI生成的制衣工厂概念图

但从目前的成本控制等角度来看,关税冲高拉升制造与运输进出口成本,品牌在东南亚国家避险优势骤减,这些品牌原规划的“中国+1”结构或将失衡。

02谁都不想要的涨价

成本叠高的下一步往往就是产品提价,毕竟商家不会做亏本买卖。

投资研究机构Morningstar的分析师David Swartz指出,耐克的商品售价很可能上涨。综合消费者接受程度,他预计这家公司很难涨价超过10%-15%,但“这仍不足以抵消所有关税”。

具体产品中,有业内人士估计,耐克王牌鞋款Air Jordan 1 High售价或调升10%,从原本的180美元提高至198 美元;Footwear News预测,耐克其他热门系列如Air Force 1等,也可能出现15-35美元不等的价格涨幅。

另外,阿迪达斯有35%以上的产能集中于越南;快时尚品牌如优衣库、H&M等也都将越南视为最大供应商之一,并在东南亚设置大量代工厂,这些品牌终端售价或也将跟涨。

瑞银分析师指出,零售商很难完全承担这些关税成本,它们需要至少把商品价格提高10%-12%,才能抵消对等关税带来的影响。同时,提价或难以局限于美国市场,可能将扩散至全球市场。

H&M首席执行官Daniel Erver关于美国政府的关税举措曾表示,“最终将由消费者承担这些成本。”但被转移成本的消费者实际很难买账。

在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动荡的大背景下,消费者信心水平普遍下降,价格敏感型消费者逐渐增多,社会消费趋于保守。

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在2024年底仅为93.7点,低于100点的荣枯线,消费信心相对低迷。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统计数据,2024年末,全国居民存款余额已达120.5万亿元,同比增长7.8%。

尼尔森调研表明,有35%的消费者将“低价”作为首要购物标准。品牌们难以避免的提价策略将与消费降级趋势背道而驰。

例如曾经的优衣库,曾以高性价比的59元T恤、99元衬衫等俘获大批消费者,但如今在货架上陈列的连79元、99元等价位的基础款都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199元、299元起步的衣物。

优衣库中国线下门店

原来逛一逛就会入手的优衣库“门徒”们,如今普遍要等到限时特优和超值精选的促销期再抢购,才能避免变成“冤大头”。

由于隐形涨价与平替夹击的“双杀”优衣库在华销售已遭遇一轮冲击。2024财年,优衣库母公司大中华区营业利润仅微增0.5%,增速明显放缓;2025财年一季度,其大中华区营收同比下降3.3%。

截图来源于品牌美国官网

受“对等关税”影响,优衣库热销的19.9美元(约合人民币146元)棉质T恤或将迎来涨价。若以分析师预测的10%-12%计,即优衣库一件T恤或将提价1.99-2.39美元(约合人民币14-18元)。

脱离性价比、趋向高端化收效甚微后,优衣库原本有意稳住定价,但在被迫进一步提价后,品牌的营收下滑幅度或将继续增大;同时,企业增长危机、经营压力不仅存在于中美市场,更有可能传导至全球其他市场。

对消费者与品牌来说,这都算不上一笔好账。

03本土供应链含金量还在提升

尽管全球贸易往来频繁,但在地缘政治风险攀升、经济贸易摩擦加剧的大环境下,构建在地市场产业链、削弱跨境贸易风险的必要性越来越强烈。

近日,东鹏饮料针对美国“对等关税”计划带来的股市震荡作出相关回应。

据东鹏饮料表示,公司主要原料采购及生产基地实现100%国内布局;PET瓶、纸箱等包材供应商国产化率100%;关键生产设备国产化率近100%,能有效抵御外部供应链波动风险。

跨国服饰龙头中,也有品牌率先根据本土市场搭建相应供应链,提高本土市场自给能力、缩小循环圈、抵御波动风险。

据多家媒体报道,为了更好实现本地化,阿迪达斯总部从生产、营销、渠道发展等环节给予了中国本土团队100%的授权。目前,阿迪达斯“中国制造”的产品比例已超80%,其与中国经销商共同搭建门店“金字塔”体系。

阿迪达斯业绩在2024年迎来反弹,除北美因清仓椰子鞋有所下滑,其他地区均实现增长。CEO古尔登曾表示,“我们离消费者越近,我们所做的决定,无论是我们投放市场的产品还是营销方式,正确的概率就越高。”

如今来看,更靠近消费者、更贴近当地市场的全方面本土化策略,不仅有助于在决策上提高正确率,更有利于企业避开更多经营风险。

面对美国宣布的“对等关税”,越南作为全球受冲击最大的国家之一,已向美国递出求和“橄榄枝”,表示愿意取消对美国商品的进口关税;日本、韩国等与美国关于关税谈判正在或即将进行;中美关税之争博弈持续。

尽管目前各国谈判磋商仍未终局,但全球供应链进入高度不稳定的调整期是不争的事实。本土市场自产自销的供应建设,或许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所有品牌的重点功课。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