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9:15:00
近年来,肃南县大河乡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活动,通过多种举措,让文明之风吹遍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文化阵地展新颜 点亮精神新家园
大河乡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造了一批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文化阵地。如今,各农牧村的文化广场成为农牧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天傍晚,村民们自发组织广场舞活动,热闹非凡。农家书屋藏书丰富,涵盖农业技术、文学艺术、科普知识等多个领域,为村民群众提供了学习知识、提升自我的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定期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如文艺演出、健康讲座、关爱孤寡老人等,丰富了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道德模范立标杆 弘扬时代正风气
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肃南县大河乡注重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开展“美丽庭院示范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表扬活动,挖掘和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树立道德标杆。这些道德模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敬业奉献等传统美德,成为广大农牧民群众学习的榜样。在道德模范的引领下,全乡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
移风易俗化于心 培育生活好方式
为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大河乡各农牧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同时,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让移风易俗的观念深入人心。如今,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主动参与到移风易俗活动中来,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为新时尚,文明节俭的生活方式在全乡蔚然成风。
志愿服务常态化 传递温暖满爱心
大河乡积极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已拥有巾帼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等多支队伍,志愿者人数达590余人。这些志愿服务队伍活跃在乡村的各个角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定期走访慰问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和关爱。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开展,不仅传递了温暖与爱心,也增强了村民群众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大河乡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使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牧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下一步,肃南县大河乡将继续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努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特约记者 杨锋 报道)
麦积区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马玉婷 王玮瑕)春日的麦积区伯阳镇,新栽苗木迎风挺立,村道绿意盎然,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近年来,伯阳镇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植树造林与人居环境整治紧密结合,持续为当地群众营造绿色、清新的宜居环境,打造干净、整洁、卫生、美丽的乡村新面貌,助力乡村振兴。开春以来
以抵制高价彩礼为切入点,银川市贺兰县金贵镇聚焦移风易俗,推动高价彩礼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成效,乡风文明建设焕发新气象。 贺兰县金贵镇充分发挥各村妇女联合会的作用,精心选聘13名义务红娘,“线上+线下”相结合为青年男女提供多样结识和交流途径,线下全面摸排本辖区适龄单身青年建立“月老簿”,红娘牵桥搭线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是我国首个由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指导农业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统领“三农”工作的战略总纲,在农业农村领域将发挥管全局、
4月2日,位于聊城市冠县的中华第一梨园风景区迎来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梨园文化观光活动。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里,国网冠县供电公司安监部、营销部、办公室、党建部等多部门联合参与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为梨花节的顺利举办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保障。活动当天,梨花盛开,春风拂面,景区内人潮涌动
在云南省漾濞县富恒乡,白荞村是一个彝族聚居的村庄,山川环绕,景色宜人。但曾经,村庄发展深受不良习俗困扰。“滥发请柬、大摆宴席、重殓厚葬、丧葬纸扎、客事中的‘牌局’等现象,是白荞村的‘老旧俗’。”说起以前的办客乱象,云南省漾濞县富恒乡白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常应感慨不已,“村民们都深陷这股‘办客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