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份信用报告代替一摞证明,为企业“松绑减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00:44:00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国家数据局发布《关于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通知》。这意味着已经在各地陆续施行的“一份信用报告代替一摞证明”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多位专家表示,这项制度在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会发挥巨大作用。

专项信用报告涵盖行政处罚(含简易程序作出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和刑事裁判(犯罪记录)等信息。这些信息至关重要,监管部门当然要及时掌握,传统的方式是企业去有关部门开具相应证明,费时费力。现代社会的政商关系强化了政府的服务职能,强调以法治化、规范化的方式开展政商互动,显然传统的方式已经不合时宜。

但是,这样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专项信用报告何以成为现实?总结来看主要有两点:一个是数字政务带来的便利,让专项信用报告成为可能;二是重视优化营商环境,政府部门职能转变推动技术革新,涉企执法走向规范。

以前个人或企业前往各部门开具证明,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各政府部门之间缺乏协作,彼此沦为信息孤岛。数字政务时代,政务数据流通成为一项核心任务,一旦各政府部门可以共享数据,政务服务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回顾过去的探索,专项信用报告制度与近年的数字政务同步发展。2021年,广东发布《信用报告代替企业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实施方案》,以企业在“信用广东”网自主打印信用报告(无违法违规证明版)代替赴相关部门办理无违法违规证明,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不跑路”,进一步便利企业上市、融资等经营活动。近年来该政策服务领域不断扩展,据媒体梳理,从2021年到2024年,北京、上海、安徽、湖北、天津、黑龙江、海南等17个省份陆续出台相关规定,覆盖领域从30多个到50多个不等。

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对于推动专项信用报告制度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各地重视营商环境建设,想方设法转变政府职能,其中涉企执法问题备受关注——频繁的上门检查让很多企业不堪重负。要改变这种状况,迫切需要转变政府职能。以此为出发点,大致有两个方向,一是完善相应规范,此前中央有关部门通过废止和修改部门规章,强化了涉企检查有关要求,明确了相关许可审批权限,对部分罚款事项进行了调整,为接下来规范涉企执法奠定了基础。二是通过技术来代替传统的工作流程。企业信用状况如何,线上一查便知,不再依赖有关部门开证明。

专项信用报告制度的广泛落地,不单纯是技术进步,更是理念的更新与迭代;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意味着政务服务的法治化与规范化。这项制度反映了当下政务服务的趋势,借助技术,政务数据得以共享,跨部门协作成为常态。期待专项信用报告制度助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为优化营商环境创造条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