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好评中国·漫评丨从“青春之我”到“青春之中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3 10:01:00    

漫画/邓尧

□李意一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李大钊在1916年在《青春》一文中写下的这句话,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家国情怀。

从李大钊以生命践行信仰,到当代青年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领域的躬身实践,“青春之我”的精神内核始终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成为“青春之中国”的鲜明底色。

在科技创新前沿,青年科技工作者以“敢为天下先”的锐气,不断突破技术封锁,用热爱创造无限可能。如年轻的DeepSeek团队攻克AI芯片技术壁垒,取得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显著成绩;C919大型客机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左右,他们以执着印证了航空报国的热血和忠心……这些青年科技团队,以青春之我勇攀科技高峰,为科技创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在乡村振兴领域,青年将“论文”写在广袤大地上。如浙江乡村,青年创客将数字化技术引入田间管理,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场景焕发新生机;云南德宏州“青年先锋”咖啡产业联盟的青年们用智慧浇灌咖啡产业,不仅让德宏咖啡香飘万里,还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笑容更加灿烂。目前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越来越多,尤其是青年新农人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农耕文化、用文创设计赋能传统手工艺、以民宿经济激活沉睡资源,亮点频仍。放眼乡村振兴的田野,青春足迹正在书写新的“山乡巨变”。

在文化传承主战场,青年力量同样不可或缺。从敦煌研究院青年团队运用数字技术“复活”壁画,到京绣传承人将宫廷技艺转化为时尚潮品,再到游戏《黑神话·悟空》证明中国故事可以用最前沿的数字语言征服世界。可见,传统文化的勃兴,正是青年群体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这种力量,源自对“国之大者”的深刻认识,源自对“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

从青年科技工作者,到谷子经济、数字经济领域涌现出的年轻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更是民族精神的代际传承。当每个青年都能在时代坐标中找到“小我”与“大我”的交点,当创新、担当、信仰成为集体的共识,“青春之中国”的愿景必将照进现实。这,正是对“青春之我”最好的时代诠释。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