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9 23:30:00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里运河最美的春光里,电视剧《北上》的故事徐徐展开,引来观众热情追看和讨论,掀起人们关注运河历史、运河文化、运河人家的现象级热潮。
《北上》得到人们的喜爱,是传统运河文化借助现代传播实现创新表达的一次成功实践,引领人们在民族命运的回望与展望中,找到时代坐标与使命所在,让我们看到文明传承如何在日常的选择与坚持里自然发生,时而悄然,时而热烈。
当代视角:描绘古老运河的活泼生气
与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原著小说上百年的叙事跨度不同,电视剧《北上》主要聚焦三代人二十年左右的主线故事,以活泼泼、热腾腾的当下视角去展现运河与人的关系,展现河运与命运的羁绊痴缠、水乳交融。这无疑为改编增加了不小的风险和难度,但唯其艰险方显勇毅,电视剧《北上》成为小说《北上》的当代篇章,它们接力完成了一部跨越百年的“北上”故事。剧集传承了原著以小人物命运波动的微光去折射大时代海桑陵谷的人文底蕴,又以浓墨重彩更加真切地呈现出今天运河儿女对运河历史的珍视,对运河文化的追随,对运河精神的坚守。剧中对一艘百年沉船的考古发掘,不仅挖掘出花街小院五户人家跨越百年不同寻常的因缘际会,更是发掘了当代中国人历史自豪与文化自信的根脉所系、源流所在。
电视剧《北上》饶有趣味地探讨运河文化的当代性,让观众看到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它不只在那些修旧如旧的建筑里,更在那檐下热腾腾的饭香里;不只在河畔深巷的青石板路上,更在那一串串或持重或急切的脚印里;不只在博物馆的旧物故纸里,更在后人们仍然坚忍、仍然创造的生活里。
写实主义:道尽寻常人家的烟火悲欢
电视剧《北上》从改编创作到实现播出,历时近7年。剧本创作前期,剧组走遍了大运河江苏段,走进运河人家,走访船工、学者,记取他们的人生故事与运河发现,以超高的还原度向观众展现出一条可以沉浸式体验的花街,那些来自父辈的欢欣与烦恼,那些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美好日子,那些历练打拼后的心有不甘与命运和解,如同翻看自家相册的老照片,或久远或迫近,但都透着真切,所以很多观众说,“《北上》是懂我的”。
《北上》是一部悲喜剧,总有引人发笑的桥段,也有招人心疼的痛点和触景生情的感动。产生如此共鸣,是因为该剧的创作与现实是直通的,拥有一个1797公里的共鸣腔。剧中那些故事不是作者编出来的,是从运河边搬过来的,观众从运河水运式微和现代物流兴起,老一辈运河边小酒小菜慢生活和新生代大城市职场打拼加速度中直观看到的,不再是隔着屏幕的剧中人,而是被视听光影照见的我们,那些困顿,那些纠结,那些伤感,那些恣意的笑,那些隐忍的哭,那些一筹莫展的时刻,那些挺膺而出的瞬间,都是昨日的我们和今日的我们。直通现实的创作决定了《北上》与观众的共情是天然深沉和注定长久的,值得作为运河民间史的当代一篇被记录和珍藏。
苏绣针法:于日常喧嚣里展现人文美
《北上》的创作组建了一支全面优秀的团队,并且在拍摄期间,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推动创作精益求精。全剧38集,叙事紧凑利索,盛下了海量的精彩瞬间,如同“苏绣”的飞针走线。“苏绣”有一门绝技是“乱针绣”,细密的杂乱走线于宏阔处就见到了精美绝伦,没有一针一线冗余无用,如同《北上》的叙事,在看似日常杂芜的铺陈中一针针地直刺人心,给出诸多深刻难忘的动人瞬间,也终于织就了一幅运河人家的烟火图景。伙伴们离校前在课桌上刻下稚嫩的誓言,满怀期冀地去对话那个未来的自己;马奶奶重病,花街小院邻居纷纷伸出援手,李燕毫不犹豫地砸开家中的存钱罐将积蓄一股脑倒出;马思艺在搬离小院时从树下带走一包土,那是当年奶奶住进小院时从故乡带来的土。这些微小细节像一股股小小的电流,触动人心,不断堆叠,形成了观众对《北上》故事、人物深切的认同与感动。
苏绣的另一门绝技是“双面绣”,对绣工有一针不乱的严格要求。《北上》也是以这样的技法,精准地刻画出日常生活的两面性,正是在懵懂无知时,酝酿着长大的模样和人生的牵绊;正是在一筹莫展处,积聚着生活的柔韧与坚强。这其中蕴含的正是一辈辈中国人朴素而辩证的人生哲学,启示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成为角色:安住在人物命运的纵深处
《北上》是一部群像戏。六户人家,几十口人,既自成单元,又相互交错。从人物设定到选角、定妆、表演,《北上》的成功容不得一个角色的失败,而全员在线、全员加分的表演成为《北上》收获成功的最好证明,它让我们相信,尊重角色,就是尊重人民。
作为一部平民大戏,《北上》要接地气,首先是人物得接地气。剧中不乏广受关注的明星演员,以往光鲜亮丽的形象深入人心,但在《北上》的故事里,他们无不褪去了明星光环,甚至褪去了过往熟稔的表演痕迹,安住在人物命运的深处,喜怒哀乐、行住坐卧无不是可信、可感、可亲的那个人。
更为可贵的是,剧中为说得上名字的每一个角色都设计了合理的人物弧光,剧中人物不是叙事工具,他们都有各自能够自洽的思想逻辑、行事风格、人生使命和责任担当,他们有骄傲,有反思,有蜕变,有成长,让我们相信,在运河边的花街上确有这样一些人,他们那么平实,那么真切,像是一支远房亲戚或是一群家乡故人。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梦想,与流淌着中华文明2500多年的大运河彼此交织,熠熠生辉。(谭松枝)
来源 新华日报
校对 盛媛媛
“五一”假期,济宁市策划开展40余项460余场次文旅活动,持续催热文旅市场,激发文旅消费活力。多元活动引爆假日热潮“五一”前后,济宁第二届运河戏剧节、太白湖九春里音乐嘉年华、兖州区小黄鸭啤酒音乐节、等闲谷艺术小镇“乡村理想生活节”、微山县“渔韵国潮·乐享微山”等多元文旅活动轮番登场,明故城开城仪式、
当科技与艺术交融,千年传奇焕新声。4月29日晚,长安乐·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中心的音乐厅中座无虚席,由西安演艺集团出品,西安歌舞剧院打造的音乐剧《花木兰》首演热度爆棚,引发观众的长久掌声。在演出前,记者对音乐剧主创进行了采访——这一次,木兰的故事不再停留于“替父从军”的标签,而是以跨越东西的音律与乐声,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五一”假期期间,多家国有院团、专业剧场等演出场所项目多、场次多、类型多,涵盖话剧、杂技、戏曲剧等,成为五一假期满足社交需求、家庭消费和亲子消费的热门选择。日前,由中国戏剧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会主办“首届中国戏剧经典保留剧目展演季”在江苏苏州举行,《牡丹亭》《白蛇传》《陈三五娘》《赵
今日永州讯(蓝山特约记者 郑冰玲 肖少棠)4月26日晚,由蓝山县委宣传部主办的“蓝山蓝”文化集市之“绿色阅读 书香蓝山”文艺展演暨保护“千年鸟道”宣传活动在塔下寺文化广场举行,活动旨在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全民知识素养,吸引了上百名观众参与。本次活动由文艺展演、有奖知识竞答以及“全民阅读”书籍
4月21日,“哪吒3母亲复活”话题一度强势冲上热搜榜首,引发全网热议。据@北京广播电视台,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现场,《哪吒2》立体效果艺术总监韩晓菲接受采访时,被问及导演是否已在筹备《哪吒3》,他虽用手指比“嘘”示意,但随后表示:“结局的时候,是他(哪吒)的母亲为了他牺牲了嘛,但是大家都在说,第三季里面